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人物访谈 > 正文

粤旺农业董事长万俊华:预制菜全产业链“数字变革”是必然趋势|智造预制菜 全球速递

2023-04-06 17:36:0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视频肖航 实习生杨阳 广州报道


(资料图片)

“预制菜就是20年前的服装产业。虽然目前预制菜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仅达到5%,但产业规模已达3500亿元。未来2-3年间,中国预制菜产业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15%,产值达到上万亿元。”近日,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粤旺农业集团(以下简称“粤旺”)董事长万俊华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以全产业链视角审视风口上的预制菜。

在消费观念改变、市场需求提升,再叠加政策支持等利好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预制菜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而随着预制菜业态发展,餐饮市场的竞争也从产品、消费场景竞争,逐步拓展到供应链及数字化管理能力的竞争。

作为一家集生产种养殖基地、农旅综合开发、供应链服务、智慧农业、新零售业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粤旺的数字化探索瞄准了产业物联网模式。2018年,粤旺与腾讯合作成立粤腾云智慧农业平台,探索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到市场终端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粤腾云平台建设投入超过3000万元,目前能够推动整体效能提高至少100%。”万俊华直言,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近年粤旺在无人农场、智能加工、智能零售等环节已作出诸多探索,“产业互联网是提升管理效能的一个工具,投资回报率较难测算,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物流-市场”全过程数字管理

粤旺在产业互联网上的布局,源自2018年与互联网巨头腾讯的一次“不谋而合”。

“2018年腾讯正好要做产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公司业务又是以农业产业链为主,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万俊华表示,在互联网行业与实体经济双双谋求转型的契机下,粤旺与腾讯很快达成合作,共建粤腾云智慧农业平台。

对粤旺来说,是什么驱动了数字化转型?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就想解决几个问题。”万俊华说,“一是建立产品追溯系统,清晰展示产品来源、生产状态、农资使用情况等;二是建立产品物流体系,快捷查找货物在分拣、冷链、打包、物流等环节轨迹;三是建立产品反馈渠道,交易后能够追溯消费者的实际反馈,从而形成从B端到C端的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闭环,实现全交易过程数据化管理。”

万俊华表示,通过整合农业基地资源(F端)、流通渠道资源(B端)和智慧社区客户资源(C端),粤腾云成功构建“F2B”和“F2C”现代智慧农业生态模式,“推动全产业链管理效能至少提高了100%以上。”

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粤旺也在其横贯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同生产场景中,逐步植入“数字模式”。

其中,聚焦“老本行”农业生产种养殖,万俊华表示,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农业机械已经可以从过去依靠人工操作逐步过渡到全自动化运行,“比如目前粤旺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的无人农场,可以在300亩土地上实现水稻播种、施药、监测等全过程100%信息化控制。”

离开田地后,负责食材加工的中央厨房是全产业链数字升级的另一个重要“阵地”。

“目前粤旺在全国一共建设了13个中央厨房,其中4个在广东。主要通过购入智能化设备,打造了净菜加工生产线、熟食加工生产线、保鲜包装生产线等多种自动化生产线。”万俊华表示,“但现阶段行业整体的智能化装备研发水平还偏低,加工生产线的自动化率不会超过60%。”

随着预制菜火爆“出圈”,农业工业化进程加速,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驱动下,相关技术研发正被加快提上日程。

“比如,自2022年广东出台预制菜十条以来,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科研机构都开始注重研发保鲜技术。”万俊华观察,“我们也争取在五年之后,从择菜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动化加工水平能够提高到80%以上。”

随着预制菜C端市场的逐步打开,粤旺的数字化探索进一步延伸至零售环节。

“2020年我们推出了‘柜鲜生’智能零售品牌。通过在社区投放可冷藏保鲜、可线上预定、可随时提货的智能零售终端,‘柜鲜生’能够触达生鲜及预制菜产品销售的最后100米,并与实体商超、社区团购等形成差异化销售场景。”万俊华说。

面对C端零售背后无法回避的冷链运输成本问题,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也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万俊华表示,通过智能化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柜鲜生’采取区域冷链配送方式,主要靠规模化运输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运输成本占比控制在8%以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悉,目前粤旺已在广州100多个社区投放超过500台冷藏保鲜柜,日销售额约达50万元。

需突破创新、标准、金融三大瓶颈

成立于1996年的粤旺在农业赛道已经跑了近30年。面对发展势头正猛的预制菜,万俊华有着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预制菜是一个将农产品食品化的产业。对整个农业产业链来讲,农产品食品化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形态,通过工业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减少损耗,扩大辐射半径。”万俊华表示。

他认为,“预制菜就是20年前的服装产业。与国外相比,虽然中国市场渗透率目前还相对较低,仅达到5%,但产业规模已达约3500亿元。未来2-3年间,中国预制菜产业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15%,产值达到上万亿。”

作为全产业链企业,粤旺也没有错过这个新“风口”。

目前,粤旺的供应链服务板块已覆盖净菜加工、预制菜料理包、热链盒饭、学生营养餐、长者餐等业务,并研发推出20多种预制菜品类,在全国建设8个预制菜产业园。

然而,热潮背后,预制菜产业发展还需要“冷思考”。万俊华直言,目前预制菜加工环节的设备自动化水平还相对较低,预制菜产品国家标准尚未统一,部分地区金融支持中小微农业企业发展的力度也相对有限,“未来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金融支持等方面仍需取得突破。”

作为预制菜赛道的先行者,万俊华认为,广东有机会率先“突围”。

“广东在预制菜领域的优势,首先是抢占了先机,作为预制菜策源地,快速出台‘预制菜十条’等政策。广东的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成立了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组建了预制菜产业联盟,还建设了11家预制菜产业园。”万俊华分析。

2022年,广东11家高校及科研单位、41家行业龙头企业和2家协会联合成立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据介绍,研究院将围绕预制菜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创制、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工程化集成应用。

此外,万俊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等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比如大湾区在信用融资产品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订单融资服务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逐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依托前期积累的发展基础,万俊华建议,下一步广东在产业发展方面还要下功夫,一是加大预制菜研发投入,激励研发人员投入更多精力从事研发工作,二是加大对预制菜标准及质量管控,建议农业、质监、海关等部门协同制定实施相关标准,三是进一步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开发创新性金融产品,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