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抵押:让“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
2014-01-24 13:01:24 来源:
三权抵押:让“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浙江积极破解农村抵押融资难题
本报记者 赵琦 通讯员 史琛洁 胡蓉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财产性增收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无疑是一大利好。
事实上,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的背景下,我省各地已率先开始了包括林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内的三权抵押贷款的试点探索,为省内农村金融及农村土地的资本化与市场化开了先河。
各地积极破除林权抵押贷款难题
“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银山”,林农的一句口头禅,道出了森林资源的盘活、变现,不仅具有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远影响,更担负着助农致富的现实使命。
记者从省林业厅计财处了解到,我省自2008年开始在一市四县联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试点以来,林权登记、权证发放、林权流转、林木评估、抵押登记等各项配套制度已基本建立。到目前,林权抵押贷款已在10个地级市、48个县(市、区)全面铺开。2013年初至第三季度末,全省林权抵押贷款达29.37亿元。
浙江七分山,林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登记难、价值评估难、资产处置难”,曾是摆在浙江银行业金融变革前的一道题。近年来,全省各地的金融机构积极破题。
安吉县建立了“安吉林业网”,与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全县13个乡镇林权流转服务中心、135个村级林权流转服务站实现了服务联网,农户可通过网络,提交林权抵押登记、注销、变更、流转等申请,贷款业务员则是在线下跟踪办理他项权证。
庆元县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林业用地面积251.7万亩,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庆元县在全国首创了“林权IC卡系统”,启动了以户为单位的集林权证信息、森林资源资产信息、林权抵押登记于一体的智能信息卡建设工作,率先在林权信息化建设、生态公益林抵押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林权抵押贷款出现风险后能否顺利流转和处置,是此类贷款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浙江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银行业积极借助当地政府部门和村集体力量,探索多种处置方式。如丽水市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按上年度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的5‰逐年提取建立风险补偿金,用于补偿林权抵押贷款出现的损失。江山市政府在每年下达林木采伐计划时,按不低于年度总采伐量的5%划出专项采伐指标,应对借款人无力还贷时的变现还贷。
德清推动“两权一房”抵押先行先试
确权登记、价值评估、产权流转、风险代偿……这些较难突破的瓶颈,一样曾给浙江银行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村住房产权(以下简称“两权一房”)抵押贷款推行带来诸多困惑。
2012年9月,德清县政府公布了《德清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力推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机制创新,当地国土建设部门、司法部门以及乡镇村委很快联动推进。
“两权一房”的流转倒逼当地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德清农村商业银行适时地制定了住房抵押贷款的具体操作办法,并推出“德房贷”。“地随房走”,是这家银行的积极顺应改革之策。
根据《浙江德清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房贷”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操作办法》,符合年龄要求、信用良好、贷款用途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导向的当地农户,可将名下产权清晰的农村住房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农村住房坐落的集体土地使用权随住房一同抵押,银行可处置房产抵押物和土地使用权。
在当地,东衡村村民陆英田是农房抵押贷款的首名受益人。如今一家四口住在装饰一新的乡村别墅中,30万元的新房装修款正是得益于这幢二层农村居民住房作抵。
去年8月,陆英田的新房终于落成,随之而来的是一笔远超出农村小额信贷数额的装修资金需求。在德清农商银行“送普惠金融进村”活动中,洛舍支行信贷员施建水曾向他介绍过“德房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陆英田联系了施建水。施建水当天就赶到东衡村,通过走访村委会和农户家,对陆英田的资信、贷款真实用途等情况展开调查。同年9月9日,陆英田一家凭借相关权证,共同与银行签订了农村住房抵押借款合同,并到当地房管部门办理了房屋抵押权登记。1个月后,陆英田顺利获得了30万元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