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焦点资讯 > 正文

基层党员不让风采 27年风雨同舟

2014-03-20 08:40:22 来源:

  今年61岁的阆中市龙泉镇远景村党支部书记苟宗北,曾是一名国家干部,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加工厂和30多万元的存款。他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享受安逸富裕的日子。然而,他却放弃了自己旱涝保收的“铁饭碗”,更放弃了自己金光闪闪的“金饭碗”,回到了乡邻们出来了就不愿再回去的“乱石村”,当起村组干部。27年来,他带领远景村干部群众转观念、开山路、搞产业、兴教育、解民难…… “乱石村”一天天变得靓丽起来,由于积劳成疾,他床头的药罐子却一天天地多了起来。在去年底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他又全票当选为远景村党支部书记。(四川新闻网3月10日电)

  远景村位于阆中市最高峰888.8米的马鞍山下,全村10个社,1132人,仅有可耕种土地1206亩,这里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上世纪70年代末,苟宗北考上了四川江油建筑学校,成了村子里第一个跳出“农门”的中专毕业生,毕业后顺利分配到青川县防洪工程指挥部,接着又调到青川县水电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天生带闯劲的苟宗北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铁饭碗”,选择了“下海”经商赚钱。在先后辗转深圳、西安等地承揽工程,掘到“第一桶金”之后,他又回到了阆中,办起了预制件厂,党的好政策加之诚实守信,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红。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在乡亲们的期盼下,他毅然决定留在都是石头的远景村,这一留就是27年。

  “我在这里向大家承诺,如果我当上村民组长,一定带领大家走出大山、脱贫致富!”这是他对村民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27年,他用行动诠释了他的誓言,用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远景村在他的带领下,在全村人民的努力下修通了一条15公里长的村道公路;他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年劳务收入超过千万元;苟宗北带领留守村民积极探索旱地改制,大搞粮药套作,年药材收入上百万元,每亩旱地实现亩平产粮超千斤,收入超万元;苟宗北积极帮助困难群众,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救助物资和致富技术,抚养孤儿,承担失学儿童学费等;大力发展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宣扬传统美德,出资提升教师素质等。

  远景村富起来了,苟宗北也老了,身体也不好了,但是他仍然挂心着村里,想着让村民越来越富。他说:“一个人只要坚定信念,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农村基层工作尽管千难万难,但只要不揣私心,不谋私利,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什么工作都能开展。远景村发展的路上还要经历很多风雨,但我相信,走进这个山门,未来一定是一片晴空。”这为我们很多的基层干部作出了表率,提出了要求。苟宗北就如同那远景村的磐石,风雨不动,踏踏实实的为民办事,扎根基层,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远景村的美好未来。(微尘)

关键词: 党员 基层 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