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贫困帽“挂钩”官帽子“
2014-03-21 15:55:40 来源:
“该戴帽子的戴帽子、该摘帽子的就摘帽子,不能让贫困县越扶越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在今年的两会上表示,列入本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农村扶贫开发法,将对扶贫重点县的确定和退出机制做出规定。(3月20日《人民日报》)
年前冯大导演的电影《私人定制》里面有一个“虚拟”的场景:两个穷亲戚背着大包小袋的“乡土特产”,进城找“当官”的侄儿。所求之事竟是不要摘了乡里的“贫困帽”。这样的场景,让看的人实在是笑不出来。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没有人喜欢自己身上贴着“贫穷”、“潦倒”的标签,都希望自己体面、堂皇。“贫困县”这顶帽子,本身就不是件“可喜”的事,说明一个地方落后,说明这里的百姓过的不如别的地区。然而,就有这样的一些地方官员们,却反以为荣,把这顶戴在头上的帽子,当成贴在脸上的“金”。有的地方竟然提出“以贫困县为契机”的发展战略,戴的乐在其中。
凡是违反“正常思维”的做法,大多都是“有利可图”。几千万的扶贫资金、不用费多大力就更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这些,成了某些官员严重的“蛋糕”。有了钱、有了项目就好办事,好办“形象事”、“政绩事”,“贫困帽”关系着一些官员的“官帽子”,所以他们不想摘、不愿意摘。
说到底,这种观念是典型的“政绩观”偏差。“贫困县”的本意在于帮助地方、推动地方发展,起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到了“该”摘的时候不摘,就是占用国家资源。要解决这种情况,需要建立条件明确的“贫困县”标准和“脱贫”标准,需要制定正确的“政绩”考核标准,如果“贫困帽”长时间脱不掉的,地方经济不能得到真正发展的,是不是应该追究相关责任领导“工作不力“的责任?当然,更需要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把群众的利益至上、把地区发展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才是党员干部应该做的。
作者: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