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领导秘书如何“能者多劳”
2014-04-22 09:55:57 来源:
细雨如幽
中国政坛长期存在这样一个鞍前马后的群体——秘书。在中国,秘书的职责不可谓不广,领导的材料秘书准备,领导的笔记秘书代笔,领导的包秘书提,领导的大事小事秘书服务......秘书可谓上天下地,无所不能。事事有人代劳,万般不操心的领导群体,逐渐养成了伸手即来的官老爷习惯,脱离了群众,“官气”多、“民气”少,出门讲排场,进门讲享受。
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中国式特色,可以说是新形势下的“官僚主义”,很少在其他国家发现秘书如此“能者多劳”。当下,但凡党委、政府“两办”,必然存在“秘书科”,专门为领导干部从事文字秘书工作,负责工作安排、来客接待、讲话起草等,其中还包括“端茶送水”的一对一贴心服务。更有甚者,除了“标配”的专职秘书外,还有“兼职”的生活秘书,做好领导生活上的大小事情,让领导无后顾之忧地“专心工作”。
前面是雷厉风行、大步向前的某某领导,后面是一路小跑、大包小包的某某秘书,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秘书的存在是为了协助领导更好地开展工作,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并非是摆架子、显排场的“另类手段”。部分领导干部在无形中对秘书产生了依赖思想,将“分内”之事推之门外,一切由秘书代劳,久而久之,工作中懈怠情绪膨胀,脱离群众,滋生官场上的“无形腐败”,危害颇大!
是什么让领导干部如此依赖秘书?我国长期存在的“官本位”思想是根源。官本位能在中国源远流长,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有密切关系。中国经历了千年的封建社会,特权思想很容易被继承,具有深厚的历史土壤,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官气是封建社会做官的特权,包括做官的生活特权、政治特权,官员把特权思想、特权作风、特权享受作为当官的最大乐趣与最高追求。这样的思想,在当今社会部分官员身上得到了深刻的印证——秘书泛滥。据不完全统计,这种现象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中广泛存在,中国政府机构秘书数量之庞大,可以说“泛滥成灾”。
笔者认为,从工作性质来说,部分领导干部完全没有配备秘书的必要,更不用以秘书端茶送水来摆架子、比面子。可以说,秘书泛滥是“四风”问题的折射与乱象,是严重脱离群众的行为,更是典型的官僚主义、面子主义、官架子作风、丑陋官风。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开展日常工作,而不是领导“偷懒”的工具,更不是领导干部的身份象征,领导干部应该多些独立思考,不要甘于朗诵稿子、走走形式。凡事亲力亲为既是种锻炼,也是种提高,是治愈官僚主义思想的一剂良药,让领导干部不再当“甩手掌柜”,切实改掉“衙门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