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焦点资讯 > 正文

“清水衙门”的腐败之因

2014-05-22 16:10:00 来源:

  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侵吞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近年来,腐败现象正向一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门”蔓延,有些部门甚至成了腐败“重灾区”。(5月22日北京晨报)

  一直以来,治理贪腐都青睐于“肥缺部门”,没啥油水的清水衙门却无人问津,在监督上明显失之于宽。于是,一些小苍蝇便潜伏在清水下大肆敛财,清水衙门在监督缺位的纵容下逐渐演变成了贪腐重灾区。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科教文卫、农林牧副渔等“清水衙门”中同样有“肥缺”,这些“肥缺”包括领导岗位和采购、审批、执法等重要岗位,占据此岗位的人同样有腐败的空间和可能。在过去,群众不仅没有各种直补、奖励和救助,反而民生欠账都比较多,但干部却清清白白地熬过了“苦日子”。相反,时下随着民生政策越来越好,一些干部却耐不住寂寞,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开始在“清水衙门”里胡作非为。究其原因,一是干部思想发生了“病变”,二是监管缺位使干部滋生了侥幸心理,三是一些干部利益勾结、组团腐败。基层一些本应提供便利惠民措施的站所机构,也往往是中饱私囊、与民夺利的“贪腐”多发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必须全面认识、区别对待,积极打虎、灭蝇,维护群众利益。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倍加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身体性命,时刻做到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莫要等到锒铛入狱时,一切都晚了。

  作者:迷惘城堡

关键词: 清水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