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门”也需要监督
2014-05-22 16:10:15 来源: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侵吞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近年来,腐败现象正向一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门”蔓延。(5月21日新华网)
所谓“清水衙门”,旧指不经受钱财、不能从中捞取油水的官府,现多用来比喻经费少、福利少的单位。这些单位,大多任务繁重,条件艰苦,许多人不愿意去,更被许多人看不起,因为这些单位“想贪污没经费,想受贿没条件,想吃喝没人请”。正因为这些偏见,人们通常认为,清水衙门里是不会发生腐败问题的。
其实,这仅仅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腐败案件的发生与衙门清不清并没有多大关系。近年来,腐败现象正向一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门”蔓延。由此可见,“清水衙门”也需要监督。
美国学者阿密泰说过:“清除腐败,不仅仅是挑出一个烂苹果,更应该检查放置苹果的筐子。”只要是“衙门”,就有权力;只要有权力,哪怕是微小的权力,都有腐败的可能。所以,遏制腐败高发的关键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对权力进行约束。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而,那种惊呼“清水衙门”也成腐败温床,其实是一种幼稚,是对腐败无孔不入的顽固性、腐蚀性和传染性缺失应有的警惕。
“清水衙门”成腐败重灾区折射出腐败是没有领域之分的,权力是没有大小、虚实之分的。如果失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不论是“富衙门”,还是“清水衙门”,权力都容易被滥用导致腐败。解决“清水衙门”流浑水之道,就是让反腐不留任何死角。(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