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焦点资讯 > 正文

需要一雪前耻的,不单是奶粉行业

2015-06-18 08:47:15 来源:

  把失去的曾经属于我们的社会信用统统找回来,这才是重振国内奶粉行业的另一层重要涵义。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奶粉行业是不是处于“耻辱”的尴尬境地,这些年消费者早已用自己的选择,给出了答案。而最近,在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我们买进口的奶粉人家还限购”,无非是给这个定义多盖了一个官方印戳。

  一个行业的现状,如果被“耻辱”一词所概括,那说明,接下来这个行业必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要么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彻底沦落;要么重振旗鼓背水一战,赢得生机。当然,它的走向不是靠命运安排,而是取决于这个行业主观能动性。

  应该说,无论是奶企还是政府,甚至是作为相关利益者的消费者,都期待中国的奶粉行业属于后者。毕竟如果能在家门口买到好东西,我们何必还要花着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去直购或者代购呢。有人说,某些人就是喜欢崇洋媚外,但一小撮人决定不了市场的走向,大多数人都是精明的,在喂养后代这件事上爱国的同时,更爱品质。

  专业人士解读,2015年是中国乳企的翻身年,因为据去年的数据显示,国产奶粉份额已经超过外资,出现了拐点。这个拐点的出现,得益于去年双管齐下的战术策略,即对外实施“史上最严”进口奶粉新规,禁止进口未经注册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对内严格监管和大力扶持,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恢复消费者信任。

  但如今,严规下的打击“假洋品牌”效力将达边际,进口婴幼儿奶粉已出现质量提升、进口额下降的现象,这就意味着今年的翻身仗并不好打。特别是对一线城市市场的争夺,数据可知,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外乳品业对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从20%已跃升至75%。这反映出,当价格不成为国人购买商品的选择因素时,国外的奶粉依旧是大多数人的首选,信誉和质量成为最大吸引力。

  这无疑对企业的质量把控、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国人对奶粉质量的需求被贫困严重压制,行业标准也相对偏低,但随着食品安全丑闻的爆发,以及国民经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需求被完全释放。那意味着,如果我们在中高端奶粉市场没有抢占到一定席位,低端市场也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蛋糕变小。

  而且,这场仗不仅是不好打的翻身仗,更是输不起的过渡战。因为无论是“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还是数据显示的婴儿出生率上升都表明,接下来,我国婴幼儿奶粉的市场潜力还非常大,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关于奶粉方面的无论是管理模式、生产技术,还是营销策略都会成为竞争主战场。

  奶业人能否知耻而后勇,关乎的其实不只是奶粉的品质问题,折射的更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恢复问题。所以,我们更愿意把奶粉行业的重振看成是一个起点,带个头,把中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种种问题逐步解决掉,把失去的曾经属于我们的社会信用统统找回来,这才是重振国内奶粉行业的另一层重要涵义。

关键词: 奶粉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