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焦点资讯 > 正文

渤海信托2021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17.46亿元

2022-04-27 08:30:32 来源:华夏时报

信托产品兑付迎利好消息。

渤海信托2021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17.46亿元

近日,上市公司德展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展健康”)披露“关于渤海信托兑付进展”的公告。

公告显示,截至4月23日,渤海信托已向德展健康兑付完毕“渤海信托现金宝现金管理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现金宝产品”)本金42000万元和投资收益3291.85万元,并表示“德展健康购买的渤海信托现金宝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已全部收回。”

眼下,信托产品暴雷和延期兑付的情况时有发生,投资者对信托公司的信心明显不足。

对此,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对记者表示,此时信托产品兑付,既能维护信托公司的品牌形象,又能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兑付当然是好消息”。

兑付完毕

据悉,2019年9月,德展健康用自有资金购买了现金宝产品,总金额为4.2亿元,产品期限为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1%。

2020年9月1日,德展健康通过董事会决议,同意再次购买上述信托产品,投资期限延长至2021年9月。

因金额和预期年化收益率均不变,德展健康曾先后2次购买现金宝产品,然而第二次却出现未能如期兑付的情况。

彼时德展健康称,根据《股份转让协议》的约定,若德展健康购买的渤海信托产品到期后30个工作日内无法按期回收,德展健康将督促相关当事人按照协议约定履行相关义务和承诺。

随后,渤海信托在公告中表示,现因底层借款人逾期还款,导致无法足额分配信托利益。为维护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目前正积极配合受益人进行信托财产的处置,此后作为受托人也将继续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地管理、运用及处分信托财产。

在约定兑付时间过去近半年之际,4月23日,德展健康公告称,截至21日,已累计收回信托本金22858.77万元和投资收益2630.12万元,尚余信托本金19141.23万元未收回。

而22日,德展健康收到渤海信托向公司兑付的该现金宝产品剩余信托本金19141.23万元和截至2022年4月21日的投资收益661.73万元,合计19802.96万元。

至此,渤海信托已向德展健康兑付完毕现金宝产品本金42000万元和投资收益3291.85万元。

当时争议的焦点在于,该“现金宝产品”是渤海信托成立的针对机构委托人一对一定制的资金信托产品,产品不对自然人募集且均分期独立核算,有别于市场上其他的现金管理型产品和资金池产品。

也就是说,此“现金宝产品”不是传统观念里的现金管理类信托,甚至存在做“通道业务”的可能。

“一般现金管理类产品是不做通道业务的。”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记者表示,“剑走偏锋,名字和实质有差距。”

“通道业务完全取决于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与信托公司本身关系甚微,对市场影响力也有限。” 廖鹤凯指出,但随着渤海信托已兑付完毕现金宝产品,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在通道业务上会更加审慎。

业绩起伏

渤海信托成立于1983年,前身为河北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7月,渤海信托完成整体改制,更名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注册资本为36亿元,目前是河北省唯一一家经营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海航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新华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渤海信托股权51.23%、26.67%和22.10%。

近年来,渤海信托业绩起伏不定。

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其净利润为12.63亿元,到了2018年净利润下降到10.16亿元,同比下降19.55%。随后在2019年净利润升至11.15亿元,同比上涨9.76%。

然而到了2020年,渤海信托总资产为154.56亿元,同比下降2.3%。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4378.10亿元,同比减少26.62%;截至报告期末,其不良资产率上升至16.8%,相较期初上升16.14个百分点。

在营收和净利方面,2020年,渤海信托实现营收22.97亿元,同比下降21.44%;净利润1754.69万元,下降幅度更高达98.43%。

2021年6月,渤海信托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成小云变更为卓逸群。

据银行间市场披露2021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渤海信托营业收入17.46亿元,净利润为0.4亿元,业绩再次有所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初的渤海信托2022年工作会议上,董事长卓逸群发言指出,过去一年,面对困难和挑战,渤海信托实现平稳运行与涅槃重生。

“2022年是渤海信托风险化解的攻坚年,管理重整的深化年,转型发展的实效年,渤海信托总体发展要求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风险化解、管理重整、转型发展三大任务。” 他进一步指出。

而今,任务目标已定,渤海信托“重生”后的发展将如何,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