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焦点资讯 > 正文

环球简讯:MBTI:先报字母,再谈工作

2022-07-07 07:00:41 来源:领英LinkedIn

前一阵学校有个竞选代表的面试,在紧张的过程中突然被面试官问,“你如何在工作中保持热情?”

没来得及思考,我脱口而出,“因为我是ENFP呀,热情是天生的。”

在MBTI测试随处出现在评论、表情包、弹幕,一切有活力的互联网空间中,我们开始默认每个人都了解这4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资料图】

如果你还没测过,这有个简易版:

天生热情、乐观、开朗的我,从前一直以为自己是独特的,而MBTI的风靡让我突然发现朋友圈里就有至少30%的人和我拥有一样的标签。

这让我觉得自己不酷了。

我开始避免告诉别人我是ENFP,并根据更加小众的性格标签来探索自我,“这个特点,我是不是也挺符合的?我也可能是ISTJ吧?”

如果对自己有更深入的理解,就能通过下意识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一些个性,那么经过漫长的探索,现在我的人格类型是…

有道理吗?

1 成为什么样的人?

MBTI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人格评估问卷之一,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潜力和可能的缺陷。

但很少有公司完全使用MBTI来作为入职测试。一方面它缺乏可信度,另一方面它也不能预测工作绩效。

如果对一些问题没有强烈倾向,我们很容易因为换了几个答案就收到不同的结果。

“我以为的我”, “实际的我”,“我想成为的人”之间也存在区别,我们测试时有时忍不住自欺欺人,混淆了这些感觉。

不过职场性格测试仍然相当普遍,很多知名公司都在使用专业开发的测评来评估候选人。

前段时间校友会,在法国百威英博工作的学长介绍面试经验,提到其中一个重要步骤是性格测试。

据说非常简单,不需要任何准备,只是希望了解应聘者的性格是否能够融入公司的文化氛围。

他反复强调,“不要尝试伪装成其他性格来通过测试,否则就算你成功入职,在公司也不会感到开心。”

对应这一趋势,网上也涌现出越来越多谈论大厂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员工的面经。

图片来源:小红书

越多公司采用性格测试来衡量员工,越多朋友采用性格测试作为社交名片,这半年来铺天盖地的MBTI推广和营销广告也说明:

MBTI可能会害你找不到工作,但或许可以帮你搞个副业。

比如,免费测试是入口,深入解析的答案则需要付费获取。

很多人认识到自身缺陷,或者在职场和生活中受挫后,希望通过培训指导来改善个性,获得更多成长的建议,相关的“教练”也应运而生。

再比如,求职辅导机构以“直接帮你破解公司性格测评”为主题,通过提供题库、解析大厂需求、指导面试来向求职者收费。

如果说在恋爱中对方必须喜欢真实的我,那么求职或许正相反,公司喜欢什么样的,我就可以是什么样的。

哎,原来周杰伦歌词里“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写得是打工人群体。

总之,在入职前确保员工的性格适合职位和公司,或许是组织管理的最优选,不过仍然有风险:

1、性格测试看似是合理的审核判断标准,却因其模糊性而又可以成为粉饰雇佣和晋升中不公正决策的借口;

2、“某一类人适合某一种工作”是一种存在偏见的论断,这种偏见不仅抑制个人潜力,也会阻碍组织的多样化和创新;

3、警惕侵犯员工隐私。

2 社交名片

普华永道在2021年出版的《年轻力中国2021文化洞察及商业启示报告》中提到:

“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带着与生俱来的自信与骄傲,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生而不同’,也因此在表达个性价值观的同时,积极寻找着认同感与归属感。”

以MBTI为代表的性格测试也是当代年轻人在探索独特自我的同时,尝试从居家生活中通过互联网与具有相似情感与价值观的他人产生共鸣的方式。

B站、微博、豆瓣作为社交空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个体,细分标签从而在从扁平的空间中不断产生。

从兴趣小组到情感与价值观的共同体,每一个标签都传达着“我是独特的,我也是孤独的”的社交宣言。

在互联网时代长大,Z世代擅长在互联网中与陌生人社交,再打破“次元壁”,连通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以我个人为例:去年日本国境持续封锁,我不得不居家远程留学,和班上同学的交流非常少,直到要来上学租房找室友来才开始着急。

我与现在室友建立友谊的流程非常流畅,在互相确认了对方天秤座、ENFP的身份后,线条粗大、不拘小节、乐观友好的我们俩迅速一起在纠结中选好了住址。

从虚拟空间中获得更真实的身份认同,用四个字母找到意气相投的陌生同伴,MBTI既是一张社交名片,也是快速寻求低成本情绪支持的暗号。

图片来源:豆瓣小组“MBTI中心站”

尽管这张名片不断被挑战和诟病,但确实在实践意义上减少了交友中互相了解的时间与沟通成本,也似乎让年轻一代体会到了“被完全理解”的真情实感。

不过,在快速风靡后,越来越多的人反感和排斥这些性格标签。

愿意自我定义,不代表也能接受来自他人的随意评价,尤其是负面标签。

虽说这16种性格各有优缺点,但仍存在着内部鄙视链,由此而出现不少“MBTI情商/智商排名”、“MBTI平均收入排名”。

图片来源:小红书

当个体的独特性被忽视,稍有不慎,或许就会被踢出婚恋交友市场。

图片来源:小红书

3 算完再考虑信不信

所谓大事算八字,小事问塔罗,无事看星座。用科学测试或许千篇一律,玄学算命却各有各的不同。

比如,在一水之隔的日本,大家交友、相亲、求职,都会算算血型。

A型血人稳重细腻,勤快认真,细致而温柔,被认为是日本最常见的血型。

B型血人乐观自由、我行我素,与日本内向克制的国民性格大相径庭,也因此常常被诟病,成为了最不被喜欢的血型。

AB型血冷漠又友善,因为具有两面性而被认为难以分类,甚至性格怪异;O型血则是天生的领导者,擅长社交,人脉广阔有野心。

MBTI的风刮了半年,作为赛博玄学、网络算命的一条分支,与星座、塔罗似乎也没太大差别,只是在玄学外套了层“科学”、“心理学”的皮。

虽看似科学,但毕竟答案还是测试者直接给的。

无论是测名字、测血型、测掌纹、测面相、测性格、测姻缘、测运势、测事业,网络占卜走一圈,到底哪一门类是可信的吗?

与就读数学系的好友讨论MBTI时,他不屑地拒绝了一切算命方式。毕竟在这个处处讲大数据的时代,实在是“我命由统计学不由天”。

尽管如此,昨晚仍然在临睡前和室友一起看了看天秤座下半年运势。

那个普通话说得一塌糊涂的博主,染着银灰色的头发,脸上写满了讨好,说着一串又一串祝福的话来恭喜我们的运势,获得无数点赞收藏。

有次在网上看到一个女孩声称,星座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与宇宙有着小小的联系,由星象推测而来的运势,是宇宙给我们留下的指引。

在数据分析的时代里,这样的信仰听起来好像是奇怪的,却又是美的。

在被时代与环境裹挟着的日子里,能够从赛博算命中获得一点憧憬,一点启发,保持对生活的积极信念,怎么不好呢? (前提是不花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山间明月,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