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头条:三季度业绩创纪录,马斯克确认新平台存在
2022-10-20 20:51:18 来源:出行一客
在经历了二季度业绩的环比下跌后,特斯拉终于迎来了一次业绩爆发。
10月20日,特斯拉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方面再次创下记录。而这明显离不开中国在生产和销售领域的贡献,因为相关公布数据显示,在整个三季度中,上海工厂贡献了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中的一半以上。
对于接下来的四季度,马斯克表示需求会依旧强劲,“预计在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内,我们生产的每辆车都能卖出去。”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的产品规划上,马斯克对外界表示,特斯拉正在研发更便宜的下一代汽车平台。而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上海生产的Model Y车型已经开始进行了部分改款工作。
▲特斯拉 图源:pixabay
走出二季度低谷,三季度多项指标创纪录特斯拉财报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特斯拉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分别为为214亿、37亿和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6%,75%和148%,三项指标均创下同期纪录。
这也意味着,在经历了今年二季度的环比下跌后,特斯拉的业绩开始重新走上正轨。而这和特斯拉在中国运营状况密不可分,因为和二季度上海工厂生产受限不同,在整个三季度,上海工厂一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这就使特斯拉在全球有了更为充足的产能以保证交付。
综合特斯拉与乘联会的数据,今年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为34.3万辆,其中,特斯拉中国的国内与出口销量就达到18.8万辆。由此可见,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车型已经占据了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上海工厂已经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重要的出口中心,向北美以外的大多数市场供应汽车。以澳大利亚市场为例,“中国制造”的特斯拉Model Y销量已超越当地传统热销燃油车型,斩获澳大利亚8月高端SUV销量冠军。
有鉴于此,特斯拉已经完成了对上海工厂的升级和改造,设计产能从50万辆提高到75万辆以上,这也让上海工厂成为了目前特斯拉在全球产能最大的工厂。
▲特斯拉各工厂产能情况 图源:特斯拉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的上海工厂已经不再是一座“执行型生产工厂”。
前特斯拉加州无人工厂项目负责人Allen Pan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将自动驾驶技术引入加州工厂生产线后,特斯拉的生产线和工厂也具备了迭代的能力。
虽然早有成熟的“自动驾驶”生产线,但去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人都发现,其自动化和无人化程度却并不高,一些多由机器完成的工作,依然由工人手工完成。
“当时我帮马斯克规划上海产线,我也问过这个问题,马斯克说不需要。”Allen Pan说,让上海工厂快速生产汽车是最重要的目的,其定位是一个执行型生产工厂。在加州工厂,产线也是产品,定位为研发型产线,不仅是完成相应的量产任务,还要打通研发端和生产端,让产品和产线同步迭代。
▲特斯拉上海工厂,图源:特斯拉
但《财经》记者获悉,在去年10月,特斯拉上海研发创新中心和超级工厂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特斯拉中国研发团队已经参与全球AI机器学习的相关研发工作,其自主研发的特斯拉首个电子零部件产线组装模拟系统,未来将在特斯拉柏林和美国得州超级工厂投入使用。
由此可见,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执行型工厂”,而是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特斯拉产线的升级与迭代中。
下一代平台确认存在,国内已开始小改款虽然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不断增长,但何时对主力产品进行换代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毕竟,自2016年发布以来,Model 3已经在市场上征战了6年有余。
在今天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向马斯克问到,能否透露一下特斯拉对于现有车型内饰和配置性能有何改进计划。
对此,马斯克虽然回答不能,但他也表示特斯拉正在研发更便宜的下一代汽车平台,这款车的成本将是 Model 3、Model Y 的一半,尺寸更小且销量将超过特斯拉所有其他车辆的产量总和。
▲特斯拉Model Y 图源:Pexel
事实上,就在三季报发布前,马斯克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目前正在生产的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非高性能版车型)的悬架已经提高了舒适性,并且不会影响驾驶操控。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特斯拉中国已经对国产Model Y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款。从今年从10月中旬开始,中国制造的Model Y全系车型,已经率先对后排座椅进行了加长,同时后排车门的应急开启方式也做了调整,且这一改变目前仅出现在国产Model Y上,全球其它工厂生产的Model Y还未有类似调整。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在新能源轿车与SUV销量榜中都不再是头名。其中,比亚迪汉17.9万辆的销量甚至是Model 3 9.9万辆的一倍。所以,特斯拉有必要尽快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快迭代速度,以更好的应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作者:郭怀毅,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