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背靠中国“双马”的鱼跃医疗,难产新故事
2023-01-04 13:15:11 来源:每天学点经济学
近日背靠马云、马化腾的医疗器械巨头鱼跃,因负面舆论持续霸榜。
【资料图】
不仅将其90元的血氧仪价格飙升至399元,还将已经发货的制氧机半路召回且不通知收货人,至今大部分产品处在缺货状态,“不良”广告满天飞。
受到舆论影响,鱼跃医疗在2022最后两个交易日已连续收跌,截至2022年12月30日,该股股价收报31.86元,距近期高点42.18元跌超24%。
对此,鱼跃的回应显得苍白无力:涨价是因成本上涨取消了所有的折扣和优惠,召回仪器是因为临时工发货失误造成,目前会尽力保障合理的进行产能配置、安排生产计划。
有专业人士对鱼跃的财报开展了一系列分析猛攻,还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向鱼跃提问新增利润相关问题,鱼跃更是连续回答数十条,颇显窘态:
据悉,这家市值317亿的医疗器械龙头自成立以来为股东赚了近40亿,是股东投入资金的1.44倍,其未来三年投资回报率达到23%~54%,更是国内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可正是这样一家前途一片光明的企业,偏偏走上一条不归路........
01.鱼跃想“黑红”?随着“白肺”、“沉默性缺氧”等搜索指数的直线上升,血氧仪、制氧机的搜索频次开始增加,美团买药数据显示,12月血氧仪的搜索量较上月上涨了670倍,家用制氧机的搜索量也上涨了33倍。
为了缓解人们的“氧气焦虑”,各购物平台联合了医疗器械龙头保障设备的稳定供给,但面对突然上涨的用户需求,很多网友反馈无论是线上或是线下,血氧仪、制氧机的缺货情况始终得不到解决。
鱼跃作为医疗器械第一股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但不少网友发现双十一期间,鱼跃YX306血氧仪的到手价仅为89元,但目前的价格已经达到了339元,翻了近四倍。
这一波操作让消费者认为鱼跃过分的“急功近利”,上赶着追逐新一波红利。
涨价风波未了,又有网友表示,在鱼跃官方旗舰店网购的制氧机发货后被私自召回,鱼跃则甩锅给临时工,并声称会将“新的正确的型号机器为这100名消费者发出”,鱼跃的品牌信誉显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自12月以来鱼跃医疗的投诉量远超其他月份,投诉理由包括“涨价”、“虚假发货、拒不发货”、“临期加价”、“不发货且拒绝退款”等。
值得注意的是,鱼跃集团对鱼跃医疗的定价似乎并不知情,被质疑部分店铺均为鱼跃医疗的直属子公司开设,如“鱼跃官方旗舰店”,其上传的营业执照显示背后所属公司为成立于2021年12月的江苏鱼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这已经不是鱼跃第一次陷入交易纠纷。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2021年5月和2022年07月,鱼跃医疗分别因未经审查发布广告被罚10万、8.5万,2022年6月,该公司旗下南京鱼跃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因违反广告内容管理规定行为被罚6万。
次次的广告处罚并未让鱼跃有所收敛,反倒展现了不撞南墙头不回的态度。
近日鱼跃在上海虹桥的高铁站里摆出了大屏宣传“制氧机”,并为其配上了“2021全年销量突破100万台”的口号,而宣传医疗器械可不是一件好事儿,这与前阵子某医院拉横幅庆祝病患超10万如出一辙。
另同样slogan的广告牌还出现在了北京的多个写字楼内,且附上了京东的店铺信息,希望将消费者引流至京东消费。
除了营销方向失误,鱼跃还存在着过度依赖营销、研发处于低位的问题:
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中,鱼跃医疗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9.68%、25.32%以及11.96%,销售费用率一直在10%以上,医疗研发费用分别为4.02亿元、4.26亿元以及2.58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78%、6.18%以及7.26%,远低于同期的销售费用。
盘点鱼跃的业务线会发现,其横跨了呼吸治疗、糖尿病护理、家用类电子检测等产品,这是低研发投入难以做到的成绩,而鱼跃之所以能逆势而行成为龙头,归功于其大手笔的收购策略。
而这便是鱼跃最近频频陷入风波的根本原因:大手笔收购固然可以可以帮助鱼跃短平快的拓宽业务,但却难以控制产品的价格及质量。
丰富的产品线是支撑起鱼跃的顶梁柱,也是拖垮鱼跃的宿主。
02.海阔不再凭鱼跃?鱼跃医疗不仅赶上了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期,更受益于抗疫器材额温枪、呼吸机、消毒感控等产品。
财报显示,2020年,鱼跃医疗营收67.34亿元,同比增长45.26%,营业利润20.68亿元, 同比增长143.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1亿元,同比增长138.04%。
但自从2021年外部市场环境带来的作用受限后,鱼跃步入了下行通道: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跌15.73%,2022年上半年,鱼跃医疗营收35.53亿元,同比下跌1.11%;净利润同比下跌18.16%;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27.31%。
伴随鱼跃一同走下坡路的,还有经销商对鱼跃医疗的产品预打款:去年鱼跃医疗的合同负债还在3亿元以上,今年开始该数据持续下降,呼吸机等产品的需求度没有过去那么大。
随着常态化管控的放开,重症病例减少以及市场供需逐渐平衡,老业务持续承压,海外业务逐渐萎缩等漏洞频出,鱼跃不得不开始押注新业务,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在其2021年的财报中显示,鱼跃正在开发抗原测试剂,并收购了凯利特,瞄准动态血糖检测技术(CMG),目标是实现“海外市场上市销售,拓宽海外检测产品渠道”。
而早在2022年的11月,鱼跃便曾对外发布公告称将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正式冲击海外市场。
鱼跃选择的这两个产品线确实有着广阔的生长空间,CGM在中国的渗透率持续底下,但在欧迈已大规模普及,抗原试剂更是“一根难求”,资本市场更是对鱼跃充满期待。
但抗原检测产品迟迟未获得医疗器械CE认证,CGM更是处在不断优化推广方案的过程中,最后风声渐弱直至消失,随着新产品的难产,鱼跃医疗的行情再度下挫。
鱼跃写不出新故事,资本开始飞速“逃离”,鱼跃股价持续低迷,身为鱼跃医疗董事长、总经理吴群也并没有以身作则的加持自家股票。
鱼跃阴差阳错吃到了红利,却因急功近利败光了好感,海阔凭鱼跃的神话故事要想延续,鱼跃必须加大自主研发,用自身产品说话,而非一度依赖买买买策略,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令消费者们信服。
参考:鱼跃医疗:海阔凭鱼跃——市值观察
被曝割韭菜、发国难财?鱼跃医疗的真面目,暴露了! ——功夫财经
鱼跃医疗的“买买买”战略不灵了?——财经无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爆料汇”(ID:BLH01888),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