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议:已经度过 XBB 高峰的地方,人群二次感染率高吗?
2023-01-15 15:03:04 来源:丁香园丁香医生
1 月 11 日,WHO 发表的一份风险评估报告[1]显示,2022 年 10 月 22 日到 2023 年 1 月 11 日,XBB.1.5 感染病例已在 38 个国家中被检出,其中美国报告了超过 80% 的病例。WHO 警告称,XBB.1.5 是目前已知的对抗体逃逸能力最强的变种,且有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疫情。
但因数据样本有限,且大多数病例来源于同一个国家,WHO 此次风险评估报告的信任度较低,但仍需加强对 XBB.1.5 的监测及研究。
图源:参考文献[1]
对于这个崭新的变种,北京大学曹云龙在接受 Nature[2]采访时说到:「目前没有毒株能与 XBB.1.5 抗衡。毫无疑问,XBB.1.5 将席卷全球。」
此前不到一个月间,被广泛讨论的新毒株就已经从「地狱犬」 BQ.1.1 变成了 XBB、XBB.1.5。而从 WHO 最新披露来看,XBB.1.5 成为全球新的主导毒株也正逐渐成为现实。
美国正在过峰:XBB.1.5 已成最优势毒株XBB 被称为「毒王」并非徒有虚名。虽然同样属于 Omicron 亚系,与 BQ.1 不同,XBB 由 BA.2 分支突变进化而来,是 BA.2.10.1 和 BA.2.75 亚系的重组体。XBB 最早于 2022 年 8 月在印度被识别发现。它并不是第一个 Omicron 重组体,但确实是目前最为活跃的重组变异株。
曹云龙等的研究[3]显示相较于 XBB.1,XBB.1.5 在其刺突蛋白上有一个 Ser486Pro 的突变,这个突变导致 XBB.1.5 与人 ACE2 受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门户)的结合能力显著增强,从而导致 XBB.1.5 的传播力显著增强。虽然目前尚未证据表明毒株与 ACE2 受体的结合能力与毒株的传播能力有关,但这一突变似乎的确增强了 XBB.1.5 的传播能力[2]。
12 月 13 日刊登在 Cell 在线[4]的一项关于 XBB 的研究显示,不管是针对接种疫苗还是既往感染者的免疫血清, XBB 均展现除了超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且 XBB.1 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强于 XBB。
在接种 4 剂次 mRNA 疫苗的患者中,XBB.1 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原始毒株 D614G 的 155 倍,是 BA.4/5 的十倍以上;在 BA.4/5 突破性感染的患者中,患者血清对 XBB 毒株感染的保护程度相较原始毒株 D614G 下降了 96 倍,相较于 BA.4/5 下降了超 25 倍。值得重视的是一组新的血清试验, 三针灭活+BF.7 的突破感染的血清也无法有效中和 XBB 系列病毒[5]。
另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显示[6],新冠二价疫苗对新冠的保护作用显著强于一价疫苗,但 XBB 毒株对其仍表现出了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图源:参考文献[4]
文章还提出了另一个对于 XBB 变种的担忧:对于 BA 与 BA.4 效果良好的单克隆抗体 bebtelovimab 对 XBB 变种无效。这使得对于 XBB 变种,目前暂无有效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
不过,WHO[7]认为,尽管目前 XBB 变种在世界各国呈逐渐流行态势,但 XBB 与「再感染」的关系尚不明确,且无足够证据表明 XBB 在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上与其他变种有明显差异。
即使有研究表明 XBB 可能与再感染相关,但这些再感染的患者多为感染 Omicron 之前的其它毒株,目前尚无证据表明 XBB 会在近期感染 Omicron 毒株的患者中造成二次感染。
美国 CDC 对于二次感染的定义为 SARS-CoV-2 检测呈阳性,且最近一次阳性检测发生在至少 90 天前。目前的研究证据认为,二次感染主要取决于毒株对已建立的免疫保护的逃逸能力,如 Omicron 对既往感染其它变异株(如 Delta、Alpha 等)的二次感染能力,高于 Delta 对既往感染 Alpha 的二次感染能力[8]。
图源:参考文献[8]
早在 2022 年 10 月,WHO 曾召开会议,商讨是否要因 XBB 重组变化较大而给出一个特殊希腊字母命名来彰显其重要性。
WHO 之所以重视 XBB,是因为当时新加坡出现 XBB 大流行,最多占到了毒株的 77%,成为新加坡第三波 Omicron 疫情的主要凶手。而近期美国的流行毒株,也快速更替为了进一步变异的 XBB.1.5。
根据美国 CDC[9]数据显示,XBB 毒株正在美国快速蔓延。2023 年 1 月 7 日至 2023 年 1 月 14 日,XBB.1.5 占全美新增感染者的 83%,并呈快速上升趋势。截至 1 月 14 日,XBB.1.5 占现存感染者的 43%,成为现阶段美国最优势毒株。
现存感染情况,图源:参考文献[9]
美国东北地区为 XBB.1.5 快速蔓延的重灾区,XBB 感染已占到所有新增新冠感染者的 80% 以上。以美国东北地区为例,仅 1 个月的时间,XBB 感染已从 12 月 1 日占比不到 10% 快速增长到超过 80%。
但有学者指出,XBB.1.5 在美国东北部的快速蔓延可能与近期的寒潮以及节日聚集有关。而且尽管 XBB.1.5 传播的速度非常惊人,其速度仍略慢于早期 Omicron 的传播速度[2]。
图源:参考文献[9]
与 XBB.1.5 感染比例快速增长不同,新增新冠感染者数量在过去一月中却无较大变化,死亡率、住院率以及急诊需求率的趋势也与新增病例趋势相同,并无显著变化。
美国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 月住院患者新冠确诊病例
图源:参考文献[9]
新加坡过峰经验:3 月内曾感染 Omicron,再感染 XBB 几率低新加坡去年秋冬已经出现 XBB 大流行,且比例占到了 77%,成为新加坡第三波 Omicron 疫情的主要凶手。
图源:新加坡卫生部
新加坡卫生部在 2022 年 10 月曾对 XBB 流行做出了声明[10]: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 XBB 变种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症状;恰恰相反,新加坡的数据显示相较于 Omicron BA.5,感染 XBB 变种的人群因新冠入院的风险降低 30%,且因新冠导致的死亡率无明显变化。
与正在过峰的美国类似,新加坡在过峰时也表现出了再感染率及住院人数增加的情况。
从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数据[11]来看,2022 年 10 月的第二周,XBB 的感染率已从前一周的22% 上升到 54%。与此相对的,新冠再感染率也逐步上升。
在再感染的人群中,上次感染为 Delta 或 Delta 之前的毒株占绝大多数,而上次感染为 Omicron 毒株,且上次感染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所占的比例极小。
图源:参考文献[11]
绝大多数再感染的人群,上一次感染的毒株为 Omicron 之前的变种,而非 Omicron。虽然上一次感染为 Omicron 的人群也有可能再次感染 XBB,但也多为距离上一次感染超过六个月的患者。若患者上次感染 Omicron 的时间在三个月之内,再次感染 XBB 的概率很低。
另外,在「二次感染是否更严重」这个讨论点里,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022 年 11 月 29 日,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回复议员询问时表示,「美国一项研究指二度感染冠病比首次感染严重,但相关媒体报道并不准确,研究并不是在比较首次和二次感染冠病的严重性,而在比较染疫一次和染疫多次病患的结果,因而指出多次染疫的人有更高的染重病几率。」
王乙康指出:「从 2022 年 9 月至 11 月中旬,新加坡二度染疫的死亡率为每 10 万例四起,低于首次染疫的每 10 万例 35 起。二度染疫重症率也较低,每 10 万例 232 起,首次感染则为每 10 万例 282 起。数据还表明,无论是首度染疫或二度染疫,有最低限度的疫苗接种保护,也就是接种了三剂 mRNA 疫苗或四剂科兴灭活疫苗,都可降低感染重病的风险。」
致谢:本文经 病原生物学博士 雷娜,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美国 Scripps 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周盼盼 专业审核
参考资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XBB.1.5 Rapid risk assessment. 2023 Jan 11, 2023 [cited 2023 Jan 12];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11jan2023_xbb15_rapid_risk_assessment.pdf.
2. Callaway, E., Coronavirus variant XBB.1.5 ri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 is it a global threat? Nature, 2023. 613(7943): p. 222-223.
3. Can Yue, W.S., Lei Wang, Fanchong Jian, Xiaosu Chen, Fei Gao, Zhongyang Shen, Youchun Wang, Xiangxi Wang, Yunlong Cao. Enhanced transmissibility of XBB.1.5 is contributed by both strong ACE2 binding and antibody evasion. 2023 Jan 5, 2023 [cited 2023 Jan 11]; Available from: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3.01.03.522427v2.
4. Wang, Q., S. Iketani, Z. Li, L. Liu, Y. Guo, Y. Huang, et al., Alarming 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CoV-2 BQ and XBB subvariants. Cell, 2022.
5.Yue C, et al. Enhanced transmissibility of XBB.1.5 is contributed by both strong ACE2 binding and antibody evasion. bioRxiv;2023.
6. Jing Zou, C.K., Sohil Patel, Nicholas Kitchin, Kristin Tompkins, Mark Cutler, David Cooper, Qi Yang, Hui Cai, Alexander Muik, Ying Zhang, Dung-Yang Lee, Ugur Sahin, Annaliesa S. Anderson, William C. Gruber, Xuping Xie, Kena A. Swanson, Pei-Yong Shi. Improved Neutralization of Omicron BA.4/5, BA.4.6, BA.2.75.2, BQ.1.1, and XBB.1 with Bivalent BA.4/5 Vaccine. 2022 Nov 17, 2022 [cited 2023 Jan 11]; Available from: https://doi.org/10.1101/2022.11.17.516898.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G-VE statement on Omicron sublineages BQ.1 and XBB. 2022 Oct 27, 2022 [cited 2023 Jan 11];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news/item/27-10-2022-tag-ve-statement-on-omicron-sublineages-bq.1-and-xbb.
8.Pulliam JRC, et al. Increased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e of Omicron in South Africa. Science. 2022;376(6593):eabn4947.
9. CDC. COVID Data Tracker Weekly Review. 2023 Jan 6, 2023 [cited 2023 Jan 14];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vid-data/covidview/index.html.
10. Singapore Ministry of Health. Corrections regarding XBB wave in Singapore - False statements about COVID-19 situation in Singapore. 2022 Oct 14, 2022 [cited 2023 Jan 11]; Available from: https://www.gov.sg/article/factually141022-a.
11. Singapore Ministry of Health. UPDATE ON COVID-19 SITUATION AND MEASURES TO PROTECT HEALTHCARE CAPACITY. 2022 Oct 15, 2022 [cited 2023 Jan 12]; Available from: 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update-on-covid-19-situation-and-measures-to-protect-healthcare-capacity.
12. 丁香医生《XBB 已进入中国,会造成新一轮感染高峰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丁香园”(ID:dingxiangwang),作者:丁香园 DXY,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