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重新开放注册,互联网平台经济又要翻身?
2023-01-17 12:55:42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昨天看到一条新闻,时隔一年半之后,滴滴又可以恢复新用户注册了。
这对滴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至少平台经过了审查,数据安全应该不是问题了,公司的运营有了基本的保障,又可以图谋发展了。
(资料图片)
回顾一下这一年半的过程。
2021年7月,滴滴在美国上市后,引发了数据安全方面的讨论,随后就是大家都看到的7部门进驻滴滴进行安全审查。
一年之后,滴滴受到了处罚,并开始了整改。
一直到最近整改通过,重新开放注册,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对于滴滴的投资人和员工,这无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当然,这两年滴滴的活跃用户数一直在下滑,要想再冲上新的高度,也有一定的难度。
而对于滴滴的竞争对手来说,自然不算是一个好消息。当然,截至发稿前,还没有看到滴滴出行的APP在应用商店上线。
后续打车大战可能会越打越烈,滴滴重归战场,肯定会发一波福利,而其他玩家肯定也不甘心就这么退却,所以,消费者们还是会得到一些实惠。
同时,相信大家之前也听到看到了其他的一些消息。
1月7日,蚂蚁发布了一份公告,公告称,“本次调整的核心是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权的变化,从马云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先生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另外,马云在蚂蚁集团的经济利益没有变化,对蚂蚁的投票权将与他作为杭州君瀚的自然人股东、在蚂蚁集团享有的经济利益相匹配。
对于蚂蚁的整改的消息,市场普遍给与比较谨慎乐观的反馈,认为是推动蚂蚁上市的一个积极信号。
看起来近期一部分互联网平台公司在合规上有了很大进展,似乎意味着大环境和政策给原来敏感的平台经济逐渐松绑?
平台经济的不可能三角要知道,从2020年末开始,平台经济一直是一个负面词,似乎平台经济就意味着对国家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平台经济会影响实业,平台经济就是资本家的镰刀。
确实,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的前提下,平台经济公司为了追去自身利益最大化,确实有可能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压榨供需两端的福利,成为了行业的蛀虫。
但经过反垄断法的一系列整顿,猛兽们都被拔掉了咬人的牙齿,戴上了紧箍咒,而且打破了平台原有的一些不合理的霸王条款,譬如强迫二选一,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等等。
如何让各大平台之间回到应有的充分竞争关系,让它们在竞争下把精力放在产品,服务上,而非如何割韭菜上,成为了下一步的关键。
而平台经济对于某些市场,也有一定的优化作用,特别是对于供需两端都比较分散的市场,平台是有机会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整体市场的服务质量,帮助良币驱逐劣币,甚至引导产业进行下一步的升级。
同时,平台经济也能发挥集合需求与购买力,补贴消费者,让某些商品价格更加普惠,也可以发挥制定规则,孵化和流量分配的能力,让新的品牌,或者产品好但又缺乏资金的商家得到更多曝光机会。
譬如说打车平台消灭了很多混乱的黑车市场,外卖平台在疫情封控期间给很多人们带来了生活便利,视频平台让更多普通人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美好生活,电商平台给一些商家把货卖到全球的机会。
所以,我们也不要对平台一棍子打死,要在法律法规允许下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信息,技术和数据的优势作用。在满足合规的情况下考虑给它们松绑,恢复该有的活力。
当然,还有一些平台有大数据杀熟,或者与某些自营业务进行过度捆绑损害消费者和其他供应商利益,这些问题也值得消费者们和监管部门继续进行监督和监管。
如果安全,自由,效率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当其中两项达到最大值时,剩余的一项无法达到最大值),我们要给平台经济找到适合我们目前中国市场的一个平衡点,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相关的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于民企来说,也算是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而且2023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平台经济应该充分发挥数字化的能力,更高效率地完成供需匹配,刺激消费,同时也可以对外输出数字化能力,帮助传统产业完成数字化升级。
相信在划清红线后,新的平台经济将逐步走向良性发展。
那么大家认为该给平台经济松绑吗?松绑后是利大于弊吗?欢迎留言区讨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卫明,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