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焦点资讯 > 正文

快报:少读书能多生娃?别忽悠了

2023-01-18 20:02:04 来源:维小维生素

1

这两天,关于生娃的问题又刷屏了。

原因是昨天,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2022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 减少85万人 , 这是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

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居然人口负增长,也是挺意外的。

有网友找出一张发黄的2003年齐鲁晚报,

头版刊登着题为《我省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战略目标:2022年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新闻,刚好为这个数据作了诡异的历史背书。

我估计,当时是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的,那现在确实算是神预言,甚至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只是这个超额完成的任务,对全社会来说,并不是好事。

至少意味着两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一,老龄化社会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人口负增长,意味着交养老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养老金缺口会日益增加,带来“养老难题” 。

要知道,现在老年人领的退休金,并不是他们当年交的那些,而是我们正在工作的人交的社保金。

同样,我们以后领的退休金,也是现在的年轻一辈缴纳的养老金。

如果未来年轻人越来越少,那养老金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最终,只能是 不断推迟退休年龄。

像人口负增长多年的德国,现在的退休年龄是65岁零9个月,并且计划在2029年的时候推迟到67岁。

而且德国的养老金比例也年年上涨,现在是总体工资的19.5%,过几年就会涨到20%。(公司和个人各承担一半)

中国现在也 明确提出,要延迟退休了。

说白了就是,为了以后自己能拿到退休金,现在就得多干几年活,多赚几年钱。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 第二个趋势是,人口红利逐步退潮。

好比之前大家都在囤药,但无论是消炎药、退烧药、N95口罩还是血氧仪,后续供应总会跟上来。

因为庞大的人口规模最终能够消化掉这些供应,厂家只管拼命生产就好。

所以,这十几年来一直都在刺激消费。

但如果年轻人越来越少,购买力下降,那经济也会失去动力。

尤其我们还存在一个最大的隐忧,那就是“ 未富先老 ”。

天上不会主动掉钱,没有年轻人劳动生产、创造财富,谁来为老年人提供保障?

所以人口数据一公布,解决方法又落到了生育问题上: 要鼓励大家多生娃。

2

只是,怎么个鼓励法呢?

专家又来大开脑洞了。

梁建章等专家发布了《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报告提出, 可以通过取消中考、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等手段来提高生育率。

比如,基础教育缩短两年,那么16岁就能高中毕业,20岁就可以大学毕业。

现在国家规定是6岁上学,小学6年,初高中6年,大学本科4年,本科毕业就是22岁了。

毕业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估计也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从读书开始,一直到工作稳定为止,男女年龄已经到了24、25岁。

从生理学角来说,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在20-29岁之间。

而现在女性本科毕业到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已经是快25岁了。更别说硕士和博士, 毕业工作稳定了,基本错过生育最佳时间了。

所以,专家们想出了个这样的招,少读书,挤出时间,多生娃。

这专家倒也不是信口开河。

大家估计都有个共识,凡是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的国家地区,人们确实也比较热衷于生孩子。

但问题是,这些也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啊。

相当于告诉你, 少读书、多生孩子约等于贫穷没钱,你还愿意生吗?

所以,这专家建议的最大问题是,

只给出了前半截,告诉你要去做啥;但做了之后的结果会如何,有没有啥政策兜底,就没有下文了。

你不替别人解决后顾之忧,别人怎么可能放手一搏呢?

还记得之前放开三胎的新闻一出,编辑小姐姐们齐刷刷问我:还会生三胎吗?

我当场坚决回答:不会!

毕竟内卷严重,生孩子等于凭空给自己赏赐一台碎钞机。

教育、医疗、房价,这三座大山,天然的避孕药。

养娃成本 这条线,看一秒就惊心动魄:

就算有钱,一对普通夫妻又有多少精力去照顾多一个孩子呢?

正如网上段子所说: 我不买三台玛萨拉蒂,难道是因为限购吗?

大家不愿意生三胎,难道是因为你不给我生吗?

现在的情况也一样。

当我把这个问题甩给未婚未育的小姐姐们,大家的回答出奇地统一:生孩子不用钱啊?谁来给我钱啊?

所以,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生娃?

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缺钱。

所以,要想解决人口负增长,要想解决人口老龄化,要想鼓励大家多生娃,关键是:钱要到位。

还好,现在有些地方意识到了问题根源,开始有所行动了。

比如深圳市卫健委就初步拟定了深圳市 育儿补贴标准 :

还有不少城市都出台了 生娃补贴 :

长沙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决定,对合法生育、符合条件的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一次性补贴1万元。

在济南,本地户籍按照生育政策在今年(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月每个孩子可领取6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而且,对休假和购房都有政策倾斜。

在云南,从今年开始,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

包括国家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鼓励生育要从减负着手。

所以呀,大家都明白问题的关键在哪里,现在就看实际的执行效果了。

其实 生娃的问题,再深层次一点,就是幸福感的事儿。

如果婚姻和生育无法带给人幸福感,那自然越来越少人愿意投入进去。

毕竟这两件都是人生的长期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成本。

唯有让人看到了长期投资的确定性,才能鼓励更多人进场。

希望下次的专家建议,能更加靠谱一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维小维生素”(ID:Weixiaowei6),作者:维小维生素主创们,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