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是好事,大降价潮不是
2023-03-16 20:55:32 来源:车云
3月10日,A股汽车公司板块股价下挫,长城汽车直接跌停收盘,东风汽车、江淮汽车跌超6%,长安汽车、比亚迪跌逾5%,市场对降价后的汽车公司后市利润充满了担忧。全球资本市场的汽车公司也遭受牵连,通用、福特股价纷纷大跌。
一叶知秋,环球同此凉热。
资本市场的下跌背后是国内油车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这轮价格战已经出现了“车传股”的现象,超乎了大家的预期,车厂价格大乱斗对于市场后续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全面解析本轮降价潮的影响和具体逻辑。
(资料图)
要知道在去年同期的A股反弹中,汽车板块是全市场中反弹幅度最大的板块,长安汽车从6.4元一度反弹到了21.43元。如今降价的汽车公司,股价都处在下跌趋势中,长安汽车一路阴跌,股价只有高点的一半,和去年的气势如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01 天下苦合资车久矣为降价潮欢呼雀跃者众,这背后隐含的是对合资车生态多年挤压的委屈和愤怒。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行业处于技术一穷二白的境地,但有全球都垂涎的潜力市场。合资车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市场换技术”策略,让北汽、东风、上汽、一汽等国有厂商都进入了世界500强。
可事与愿违的是,中国汽车行业打开了市场,并没有换来核心技术。二十几年的合资历史下,中国工厂精准地习得了大部分非核心零件的技术,但变速箱和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技术,依然止步不前。知乎上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到底落后多少年?”的热帖,评论区产业人士的绝望呐喊,点赞过万。
外资牢牢把握住了核心技术,内资车厂在躺赚的温水下,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在全球汽车产业微笑曲线上,中国厂商干着最苦的活,拿着最低的利润。
这种情绪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愈演愈烈,连带着吴敬琏再出来讲技术换市场都要被汽车产业骂汉奸卖国贼。
合资车企以有限的创新,拿走了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从合资车体系下生长起来的4S店体系,同样常年面目可憎。高毛利和高门槛,让各种豪华车品牌的4S店体系成为腐败的温床。汽车行业后市场是典型的双重代理模式,消费者的无知和4S店的贪婪,让汽修成为315的常客。
从产业人士到消费者再到媒体生态,天下苦合资车久已,面对在电动化浪潮中,国产车的强势崛起,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上下下的兴奋溢于言表。根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的统计数据,2022年10月自主品牌销量 94.96万辆,自主品牌市占率历史性的突破 50%,提升至51.5%。
这两年新能源汽车和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崛起,终于让国产汽车厂商喊出了压抑已久的,“合资国产,宁有种乎”
自有品牌在新能源革命中弯道逆袭合资车的爽文大戏固然动人,但这波将合资车打的满地找牙之中,也有隐忧。合资车本身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02 合资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纵然天下苦合资车久矣,但是这轮价格战,地方政府亲自下场补贴,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汽车行业的长产业链及其带来的就业和税收,天然就注定跟地方政府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以本次打响油车价格战第一枪的湖北省为例,武汉“中国底特律”这个称号大家并不陌生,汽车也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2021年湖北汽车产业营业收入6941.7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4.1%。超高产值背后有着无数企业支撑,湖北全省拥有25家头部整车厂、1400多家零部件企业、1578家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
如果汽车产业是湖北工业的皇冠,那么东风集团就是这个皇冠上的明珠。根据湖北省政府的最新发布,东风汽车集团是2022年湖北省企业百强名录榜首。这个榜首是碾压式,东风集团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5555.15亿元,远超第二名卓尔控股的1280.38亿元。(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在政府招商中,就业是考量企业的重要指标。东风集团光员工就超过13万人,如果加上上下游配套相关企业,至少超过了200万人,对湖北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数据的呈现下,湖北对东风汽车的依赖已经跃然纸上。但全国倚重合资车的省份不只有湖北,华晨之于辽宁,一汽之于吉林,合资车在多个省份承担着经济脊梁的重任。
此外,在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中,合资车厂带来的产业链价值是无法抹去的。
过去合资汽车公司建立后,第一步就是引入零部件配套并进行国产。即使许多零部件的附加值不算高,但没有零部件的汽车工业也是无土之木。在合资厂的帮助下,中国零部件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产业链条开始形成并壮大。
合资厂在中国汽车人才的培育上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方人员在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经验以及管理技术,还学习了如何进行高标准企业制度的建设,为后续国产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上汽和通用建立的泛亚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研发中心,为中国汽车培养了大量的汽车技术人才,对中国汽车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虽然合资车近些年躺在功劳簿上赚钱,但在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中,引进外企创办合资车厂,是必然会经历的时代进程。合资车厂之于中国汽车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03 快速巨幅降价下没有赢家对于合资厂的降价,有人欢呼雀跃的同时就有人受伤颇深。实际上,在快速降价浪潮下,行业内没有赢家,反而会严重破坏市场的生态。
汽车的产业链条很长,终端降价意味着整条产业链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整个行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终端快速大幅的降价之下,从资本市场,再到汽车经销商和产业链上下游,汽车行业的各个环节都注定了要受损,只是受损的程度大小问题。
特斯拉降价是这轮汽车降价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此后蔚来、小鹏、福特电马、比亚迪等也陆续推出降价或者是类降价措施,从1-2月销量来看新能源厂商的销量水平要显著好于传统车企。
高企的库存本来就是燃油车的命门,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1%,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人们本以为新能源车的降价只是孤例,但新能源车入侵20万左右的合资燃油车核心价位。原来稳定的燃油车价格体系加速崩塌,而与此同时,中低端电动车由于缺乏智能化的用户体验壁垒,被降价的燃油车带进了漩涡。从电车到油车,汽车行业的价格体系陷入了降价的负反馈。
负反馈的典型案例就是比亚迪的降价,在油车降价之后,比亚迪作为许多油车的竞品,迅速推出了宋PLUS车系、宋Pro-DM-i可享88元抵6888元,海豹88元抵8888元的专项限时优惠政策,跟进了价格战,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
而比亚迪的高端车型降价,也不可避免对20到30万元的新势力车型构成威胁。进一步加剧整体价格的下行。
在合资车降价之后,市场的价格生态加速恶化,如果油车在降价之后库存仍然无法快速下降,新能源车后续可能还会进一步内卷降价,市场会持续陷入价格下跌的负反馈螺旋中。
最后的话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性的价格体系和稳定的价格预期,短期内汽车价格大起大落,对于整个汽车生态是没有好处的。
汽车作为中国许多家庭的第二类大件消费,相对稳定的价格才能稳定购买者的预期。去年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本就透支了一部分今年的消费欲望,今年采用降价去库存的模式再来强行清仓,短期能够销量上升,但长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反而让消费者的围观情绪更重。
最近多个品牌的门店,都观察到进店量猛增但是成交率下滑的现象。在社交媒体和车友圈里,越来越常见拿着其他品牌最新降价政策要求厂商跟进的准车主。很多坚持不降价的厂商最近也撑不住了,比如今天公布最高价值8万元限时福利的极氪001。
以汽油车国五切换国六(2019年7月)为例:2019年6月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09万台,同比增长40%,但到7到8月同比下跌17%和18%。这轮合资车降价,很可能国五切国六导致重复销量先涨后跌的覆辙。
经过疫情三年,高库存是整个行业不能承受之重了。根据2018-2019年的汽车价格战复盘,前后三轮的价格战持续时间了1年半到2年时间,大部分汽车公司报表利润腰斩。直到一两家企业出现倒闭,才是价格战结束的信号。
今年年初的降价潮或许是序曲而非终章,价格战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短期内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只能期待,长期来看,这是一次落后产能的出清,新的秩序会在动荡中重新确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车云”(ID:cheyunwang),作者:团长,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