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亮点!比亚迪长城吉利集体入局,混动车成销量密码,背后技术揭秘
2023-03-16 21:06:57 来源:智东西
混动车型,率先成为今年汽车行业最卷的赛道!
【资料图】
就在今晚,比亚迪又拿出了一款重磅产品唐DM-i冠军版,该车采用了比亚迪的混动系统DM-i,上市后将承担起比亚迪冲击20万以上市场的重担。此前,比亚迪还拿出了混动车型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将混动车型的售价拉到了10万元以下。
可以说,今年一开始,比亚迪就在混动领域放出了多个大招。但瞄准混动市场的却并非只有比亚迪。
日前,长城汽车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混动技术Hi4,既降低了混动系统的成本,又实现了四轮驱动,成为长城汽车今年重点打造的技术王牌之一。
无独有偶,吉利汽车也在前一段时间正式发布了雷神电混8848系统,也将会在混动市场上进一步发力。
再往前看,理想汽车在今年初正式发布了理想L7,零跑汽车也推出了增程版的C11车型,这两款车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混动车型。
可以说,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国内各大车企关于混动系统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了。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则和目前混动车型的火热分不开,比亚迪去年卖出了94.62万辆混动车型,成为销量暴增的关键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市场上的混动车型占比也在快速增长,去年的增幅达到了夸张的155%,直接翻了一倍以上。
由此来看,今年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长还将会进一步增长,这也是车企频频布局的关键。
那么,如此多的玩家布局,其技术能力是否有区别呢?谁家的技术又更突出呢?车东西经过深入研究之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01. 混动市场持续扩大 厂商蜂拥而至2022年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186.85万辆,其中混动车型占比超过一半,94.62万辆的销量占比50.94%,其中仅比亚迪宋PLUS DM-i这一款车型销量就高达38万。
不止是比亚迪,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混动车型的销量也在大幅增长,2022 年我国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688.7万辆,其中混动车型151.8万辆,占比22%,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155%,市场表明混动车型大有可为。
▲2022年国内A级市场销量结构(图源网络)
各大厂商显然也不想错过这一市场趋势,尤其进入2023年后,各个厂商对于混动技术的重视明显加强。无论是混动技术的迭代频次还是混动车型的发布占比都有提高。
那么为什么混动技术在现阶段这么热门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三大原因。
1、政策端:混动车型依旧具备政策优势。
在过去的几年,国家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继出台多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而大多数混动车型都可以享受与纯电动车型相同的国家补贴、免购置税、新能源绿牌等政策优势。
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大众市场的初期,政策优势作用巨大,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目前已经逐渐由政策导向转型为市场导向。
尽管国家补贴、免购置税等政策有逐渐退出的趋势,但部分政策激励仍会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存在,政策上的优惠依旧会对混动车型的市场状况起到促进作用。
2、需求端:用车成本低,无续航焦虑。
混动车型能够较好地弥合内燃机和电机的工作特点,极大降低了用车成本,甚至部分场景的用车成本还要低于纯电动汽车。
除去生命周期内的用车成本优势,混动车型的一次性购车成本也要低于纯电动车型。
即便是考虑到后续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退出,混动车型相比传统燃油车仍然具备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
此外,混动车型还可以避免纯电动车型的续航焦虑问题,这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有重要影响。
3、技术端:纯电动汽车技术瓶颈短期内仍旧无法解决。
不可否认,市场普遍认为纯电动车型是未来的大趋势,混动车型只是短期内由燃油车向纯电动车型的过渡举措。
这个过渡期会有多短,这取决于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充电设施的建设,如果电池的能量密度、低温衰减等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显然就可以打消消费者的续航焦虑。
但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充电桩的建设也需要时间。车企不可能错过这个过渡期,一旦在现阶段落后,很难保证在后一发展阶段还能够追上来。
02. 串联与并联 高度对立尽管市场普遍认为纯电动汽车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但现阶段纯电动汽车及其相关基础建设不成熟的问题仍旧存在。
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充电和续航方面的顾虑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而现阶段混合动力汽车则具有部分电动车的优点,同时可以避免续航焦虑。
于是混合动力汽车充当起了燃油车到纯电动汽车过渡的角色,混动汽车也成为了2023年车企争抢的热门赛道。
虽然都是混动车型,但由于技术路线不同差异也很大。我们可以依据内燃机和电机的相对排列方式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
在这三种中当属串联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并联和混联式增加了更多的机械结构,来达到更省油的目的,但同时机械结构的增加会带来车身自重和成本的增加,以及NVH性能的降低。
在正式了解三种混动模式之前,必须要对内燃机和电机的工作特性有个常识性认识,首先要认识下内燃机万有特性图,内燃机的万有特性图表示的是内燃机扭矩、转速和油耗之间的关系,图上每一条曲线都是等油耗曲线,越靠近中心油耗越低,从图中可以知道,内燃机在中负载中高转速工况下油耗是最低的,即处于高效运行区间。
▲某内燃机万有特性图(图源网络)
其次还要清楚纯电动汽车在高速场景下电耗会急剧增加,这是因为纯电动汽车没有变速箱,只能依靠提高电机的功率来提高转速。
这两点很重要,因为这几乎是后续所有混动技术都在努力弥合的两点。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种混动技术。
第一种是串联式,串联式也叫做增程式,可以认为是在纯电动汽车上添砖加瓦,保留了纯电动汽车的完整动力系统,在此基础上增加内燃机和发电机。
即内燃机、发电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车轮串联起来。这也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串联式的优点,即相比并联式结构更加简单。
串联式混动的工作原理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即内燃机、发电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车轮串联起来,由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出电能输送给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再驱动车轮。
动力电池就像一个蓄水池,起到调节功率的作用。在纯电动模式下,发动机和发电机不工作,此时与纯电动汽车无异。
在增程模式下,当需要的驱动功率小于内燃机的高效运转功率时,内燃机驱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一部分直接驱动车辆,另一部分充入电池。当需要的驱动功率大于内燃机的高效运转功率时,不足的动力部分由电池补足。在整个过程中内燃机始终维持在高效功率区间。
▲串联式(增程式)与纯电动结构对比(图源网络)
维持内燃机运转在比较高效的功率区间,并不就意味着一定是省油的,因为功率等于扭矩乘以转速,相同的功率值可以对应无数的扭矩转速的组合,而只有在中转速中扭矩的工况下,内燃机才可以真正跑进高效区,才会真正达到省油的效果。
因此在同等功率下,调节扭矩和转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电控系统使发电机达到最合适的磁场强度,可以理解为发电机不同的磁场强度带来不同的阻力,从而使内燃机达到类似中负载中转速的高效运行区间。
这也是串联式中不需要变速箱的原因,磁场强度的调节就实现了变速箱的功能。
串联式混动内燃机理论上可以固定在某个最高效区间或点上,对于内燃机运转效率利用率更高。
但由于高速工况下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没有变速器的辅助,功率需求会大幅提升,也会更加耗电。同时由于整个动力传输路线全部是由电能作为介质来完成,能量传递损耗较大。
因此,增程式电动汽车馈电油耗表现并不佳。这也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厂商在进行并联以及混联的路线研究。
那么可以因此就说串联式混动落后吗?显然是不能的,无论采用串联式还是并联式,其实都是厂商在不同的倾向之间做出的选择。串联式结构更加简单,整车的NVH性能也更加出色,但是个别场景能效表现不够极致。
简单理解就是串联式购车成本会相对低,但用车成本会相对升高。并联模式与之相反。
▲李想微博截图
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解释过理想串联模式的选择理由。即牺牲部分NVH性能换来节省4%的油耗是否值得。显然李想认为不值得。
距离理想one首次发布,混动技术又经过了5年的发展,或许并联模式以及混联模式下油耗表现有了更大的提升。
第二种是并联式,并联式与串联式相比则恰恰相反,可以认为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
保留燃油车的完整动力系统,增加一个相配合的电动机驱动系统作为辅助,通过机械连接共同提供动力。
两套系统均可以独立输出动力,也可以共同输出动力。
▲串并联模式动力连接对比(图源网络)
并联式混合动力根据电机位置不同可以分为P0~P4,P0~P1无法与内燃机脱开,所以他们不能单独驱动车辆,因此只用作微混系统或辅助作用。
P2啮合于变速箱的输入端,P3啮合在变速箱的输出端,P4是指不连接在内燃机和变速箱的机械传动路径,而独立驱动另外车轮的电机。目前大多数的技术路线驱动电机都采用P3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并联模式下电机的不同放置位置(图源网络)
虽然P2~P4都可以独立驱动车辆,但是他们只要在与内燃机协同工作时,由于不与内燃机直接相连,都无法通过自身改变内燃机的转速,因此并联式混动无法省略常规变速箱。
在运转过程中,电机和内燃机机械连接时,传动效率高。相比串联式电热损耗少,同时理论上整套系统只需要一台电机。不同工况下,既可以发电为电池充电,又可以接收来自电池的电能,完全或辅助驱动车辆。
缺点就是电机无法调节转速,这也导致并联式混合动力在内燃机和电机的工况应用上,难以充分协调,会对综合效率造成折损,从而影响了使用混合动力系统降低油耗的程度。
串联式没有保留变速器,内燃机理论上可以始终处于最佳运行区间,但在高速工况下只能依靠提高功率,因此电耗油耗增加。
而并联式保留了变速器,内燃机与驱动轮机械连接,虽降低了传动损耗,但内燃机却不能始终处于高效运行区间,从而也增加了油耗,同时并联式纯电驱动并不持久。
可以看出串联式和并联式优缺点高度对立,串联式更多的是基于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改造,并联式则更多基于燃油车进行改造,两者均很难做到纯电动车与燃油车的高度融合。
03.混联正成为市场主流 关键还是核心技术那么有没有一种动力结构可以很好地融合两者呢?那就要说今天要介绍的第三种了——混联式混合动力,混联式既可以使用串联模式,又可以使用并联模式。
在混联式混合动力中,目前最为流行的当属双电机串并联结构,如丰田的THS混动系统、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比亚迪DM-i混动系统、吉利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等均属于此类。
▲双电机串并联结构(图源网络)
混联的工作原理理解起来也不复杂,在纯电驱动工况下与串联和并联无关,因为这不涉及到内燃机的介入。
而在中低速和动力需求变化较大的工况,采用串联式策略,最大程度使内燃机运转在高效区。
而当进入中高车速段且动力需求变化不大的情况,如高速巡航等流畅平稳行驶工况,此时功率需求可以达到内燃机的高效驱动功率,为了降低传动损耗,将内燃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和车轮之间机械连接进入并联模式,由于是机械传动,所以避免了电传动带来的大量损耗,并通过合适的传动比设定,使内燃机的转速保持在高效的区间内。
双电机串并联的结构是目前主要的技术方向,但各家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些许不同,不同点主要集中在并联模式下发动机直驱挡位数量以及电机的位置。
一般厂商会有一个挡位的直驱,例如比亚迪DM-i,但有些厂家提供了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传动比,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挡位,发动机可以在更多的工况直驱,例如长城DHT。
▲比亚迪第一代DM混动系统与DM-i混动系统对比(图源网络)
比亚迪在2008年基于燃油车F3改造的F3DM混动车型采用的便是单挡直驱的混联模式,这是比亚迪的第一代混动技术,从技术路线上来讲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领先的,但由于当时发动机、电机、电池等技术积累差,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
在后来DM2.0,DM3.0采用的都是以油驱动为主的并联模式。直到2021年比亚迪DM-i横空出世,也就是比亚迪第四代混动技术,这才令比亚迪大获成功。
比亚迪DM-i采用的技术路线与2008年第一代混动技术并无太大差异,不同的是此时的比亚迪在发动机、电机、动力电池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已大幅提升,专用于混动车的骁云插混发动机热效率可达到43%,刀片电池也已量产。
▲长城DHT混合动力总成(图源网络)
长城的DHT也是基于双电机串并联的结构,相较于比亚迪DM-i的高速单挡直驱,DHT采用了双挡直驱,增加了一个低速档位直驱,车辆在启动和低速爬坡时,发动机可以参与直驱,为的是低速时仍然具备足够的扭矩输出,所以低速驱动力比DM-i更强。
但也有缺点,DHT由于有两挡直驱,所以再次增加了一个插混专用的变速箱,机械结构更加复杂,成本上也会有增加。总的来讲就是长城DHT通过增加部分结构来使低速爬坡等场景表现更加优异,理论上部分场景性能表现会比比亚迪DM-i要强,但是长城DHT在油耗和成本表现上不如比亚迪DM-i极致。
▲长城Hi4的9种模式(图源网络)
而长城最近发布的Hi4则可以认为是在DHT基础上再优化。简单的说就是将原有的系统里前桥驱动电机移动到后桥,一般驱动电机在P3位置,而长城Hi4放在了P4。
此外,还将集成在DHT插混变速箱内部的发电机放置到前桥位置,这个电机既可以充当前桥驱动电机,还可以充当发电机。
这套系统是基于电机高效复用理念,减去了一个电机,前电机既可以发电还可以驱动,从而打破了国内目前采用的“双电机”理念。从成本上的降低从而实现与比亚迪DM-i进行正面硬刚。
这样,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四轮驱动,在以往此类混动车型要想实现四驱则需要至少三个电机。
此外长城Hi4的1.5L发动机具有16:1的超高压缩比,比比亚迪的15.5:1还要再高一些,与比亚迪均采用了扁线绕组提升电机效率。至于Hi4的油耗性能表现能否更进一步,还需要等待量产车型。
04. 结语:归根到底还是核心技术不同技术路线确实各有特点,甚至会有落后与先进之分。但当技术路线足够成熟,路线本身不构成门槛时,会发现企业之间还是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好比答题的方法已经告诉大家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拿到高分。归根到底还是企业的核心技术积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有多个企业都采用双电机串并联的技术路线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自研高效率高压缩比的插混专用发动机,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自研混动专用电池,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精准调节扭矩的电控系统。每个企业核心技术积累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同样的技术路线带不来相同的表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东西”(ID:chedongxi),作者:阿超,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