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焦点资讯 > 正文

报道:谷歌眼镜,正式宣告死亡

2023-03-18 11:11:15 来源:雷科技

来 源:雷科技数码3C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 辑:一位天明

排 版:LIN

虽然消费数码行业喜欢用「爱与和平」来包装自己,但消费数码产品的厮杀其实异常残酷和不公:有些产品在被证实存在之前就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比如Apple的VR/AR/MR设备,而有些产品在被品牌「判死刑」之前就已经被大众遗忘——比如今天要说的Google Glass。

2023年3月15日,Google于Google Glass产品页面刊登告示称:

感谢您过去十多年的创新和陪伴,自2023年3月15日起,我们将不再销售Glass Enterprise Edition(Google Glass企业版,下文简称为Glass企业版)。在2023年9月15日之前,我们将继续为Glass企业版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网络

没错,Glass企业版又要死了。为什么要说又?因为早在2015年,Google Glass项目就已经死过一次了,只不过在Google在2017和2022年又被Google反复「秽土转生」而已。不过从近年来Google对这种花钱不讨好的项目的态度来看,Google Glass这起怕是真的要「入土为安」了:

尽管你生前并不是一副合格的眼镜,甚至不一定有传统意义上的镜片,但你在推动AR眼镜发展的进程中依旧做了不可磨灭贡献。我们不会想念你,但现在你终于可以和另外两百个被Google关闭的项目一起安度余生了。永别了,Google Glass。

除非未来Google又一次把你拉起来打复活赛。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Google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第一代Google Glass(当时还叫Google Project Glass),那按照常理,Google在AR和MR领域应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这样的产品在MR概念「风生水起」的2023年应该非常吃香才对,为什么Google还得要对Google Glass下手呢?

来源:google

图片来源:Google

原因其实很简单,Google Glass根本就不是现代意义的AR设备。

由于Google Glass这个东西过于冷门,别说亲自体验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产品长什么样。所以在解释为什么「寿终正寝」是Google Glass最好的结局之前,不如我们先回到2012年,看看当时的Google Glass是如何意气风发的。

「高」开低走的Google Glass

2012年7月,谷歌在Google I/O上「唐突」地插入了一段直播画面:几名翼装跳伞运动员在旧金山上空准备跳伞。不过这个直播画面抖动非常严重,看起来并不像由专业运动相机拍摄的。机舱门拉开,运动员依次跃入旧金山4000英尺的高空,在一系列花里胡哨的特技表演后,运动员们降落在一座建筑物附近,我们跟随画面视角骑上了自行车、穿过一个走廊、推开一扇门……然后就来到了Google I/O的会议室现场。

来源:google

图片来源:Google

没错,这场协调了旧金山市场办公室、警察与消防部门、NASA实验室和FAA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空中直播」,由运动员佩戴的Google Glass拍摄直播。

高,实在是高,创意、效果和海拔三个维度都高。

凭借这一套足以列入数码产品发布会发展史的精彩操作,Google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直接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Google Glass的功能,同时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掌声。而Google Glass这个两边镜腿「发育不均衡」,甚至没有传统眼镜镜片的「眼镜」形象,也伴随着这次跳伞活动被全世界科技爱好者铭记。

就像Google Glass没有给「Glass」一词用复数形式一样,当时的Google Glass只有一个镜片——一个小小的,固定在原本右眼镜片右上角的一个小玻璃「柱」,这个经过特殊设计的透镜可以反射右侧镜腿中的屏幕所显示的内容。

来源:google

图片来源:Google

简单来说,Google Glass就是一个固定在用户眼前的、面积特别小的HUD。虽然Google也推出了光学镜框版本的Google Glass,允许用户为Google Glass配置适合自己度数的镜片,但由于Google Glass显示的内容只出现在那个特别小的镜片中,这也导致Google Glass并不能算作符合现代定义的AR眼镜,只能说是一个光学头戴显示器(OHMD)。

来源:google

图片来源:Google

2013年,Google开始有条件地以1500美元的价格为开发者和「极端Google粉丝」提供Google Glass,尽管开发者都表示这玩意拥有「近乎无限」的潜能,但受到当时显示、音频以及电池技术的限制,即使Google Glass运行的是开放的Android系统,为Google Glass开发、适配、优化的App依旧不见踪影。

一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购买机会和1500美元的高昂售价,一边是近乎鸡肋的内置App和不尽如人意的显示效果,很快大家就找到了Google Glass的真正用处:戴着自拍来彰显自己的科技气息。如果大家对当时的科技数码圈有印象,应该在不少「科技爱好者」的头像图片中见到过借来拍照的Google Glass。

也因为相同的原因,Google在短短一年后就终止了对一般开发者与用户的Google Glass项目。不过对于那些能承担得起使用Google Glass成本的大型企业,Google也给他们留了一条名为「共同开发」、写作「拉上贼船」的路:2017年,Google Glass企业版发布,首批客户包括多个知名美国企业,比如波音、通用航空。

但很可惜,比Google Glass更便宜、更好用、更通用的HTC Vive,在2016年就以799美元的售价全球发售了。

Google Glass为什么行不通?

跟划时代的HTC Vive相比,Google Glass除了不需要插着线使用外,几乎处处都是短板。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从2012年到2023年,每一代google Glass都没能脱离谷歌在2012年定下的框架:一个眼镜、一个摄像头和一个独立的显示模组。

由于2012年的技术限制,Google Glass在一开始并没有按照一个独立设备来设计。与其说它是一个佩戴在头上的智能手机,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挂在用户眼前的透明屏幕智能手表:你可以用它来看天气、看导航信息,甚至完成接电话这种简单的交互——Google Glass在右侧镜腿处加入了一个触控板,可以支持一些简单的点击和滑动交互。

但如果你想设置到某个地方的导航、或者看完后回复邮件,很遗憾,还是得套智能手机。而这一套产品逻辑居然一路延续到了2023年。在这个VR一体机横行,连智能手表都讲究独立运行的大环境下,Google Glass居然还在坚持着十年前定下的产品架构,属实是与时代脱节了。

过于复古的产品理念让Google Glass与时代脱节,而对OHMD路线的坚持也让Google Glass在无法乘着AR的风口快速前进。但真正为Google Glass宣告死刑的,其实还是Google心心念念的企业服务。

从表面看,Google终止Google Glass项目是因为大环境不好,像「X部门」(Google X实验室经Alphabet结构重整后的名字)这种烧钱不讨好的「吞金部门」需要缩减人手。但失去来自企业用户的兴趣和关注,在我看来才是Google停掉Google Glass项目的根本原因。

来源:google

图片来源:Google

在前几次「秽土转生」时,Google Glass就已经决定专做企业用户的大生意了,这也是第二代Google Glass直接被命名为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的原因。根据介绍,Google也确实找到了通用航空、DHL、波音、福特甚至是IKEA等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此时,Google对Google Glass实行的是「项目」化的销售模式,即为企业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方案。这种销售模式的好处在于相关企业可以「开箱即用」,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尽管Google Glass不是嵌入式开发设备,但Google针对大客户的销售模式却让Google Glass看起来像是一锤子买卖。

再加上Google Glass本身在功能和通用性上表现不佳,与其使用过时且不一定好用的Google Glass,倒不如直接采用通用性更强的AR设备。毕竟MR已经成为未来新方向,市面上为MR硬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

而Google Glass企业版,用一个不太准确的话来说,「就像一台不能升级、不能破解、坏了只能重新买的iPhone 7」。

如果情况属实,那为Google Glass给予所谓的「临终关怀」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虽然Google Glass最终还是逃不掉被Google关闭的宿命,但无论我们怎么评价它,Google Glass仍然是AR技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它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AR技术的巨大潜力,看到了AR技术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并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AR技术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而Google Glass「之死」,也再次向市场证明了硬件、内容和使用场景三者缺一不可的铁律。无论VR、AR还是MR都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多的应用程序和生态系统支持,才能真正被消费者和企业认可。

致此,Google Glass的使命才真正结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