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拼多多,要重新排座座了吗?-世界播资讯
2023-03-22 09:14:18 来源:大V商业
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的Q4财报陆续已出,最终的数据还是超出了大众对这三家的原有印象。
比如像GMV、利润、货币化率这些关系到电商排名的核心数据,其实三家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可以说,从2023年起,“猫狗拼”这三家的顺序可能要重新排位了。
(资料图)
先说一组数据感受下——拼多多2022年的GMV,测算大概在4.76万亿,当然实际数据可能有偏差。如果实际偏差不大的话,那意味着拼多多在GMV上超过了京东的3.47万亿,成为国内第二大的电商平台。
当然,三者的核心数据不止此,如果我们再多拆分一些来看,可能更好地理解这三家之前做出的调整措施。
1、谁该排第二,拼多多还是京东?毫无疑问,电商老大依然是阿里,但是第二的位置就不一定了。
拼多多的GMV可能大幅超过京东。
京东的GMV不难测算,根据前几年公布的GMV以及增长率数据,可以推算出来 京 东 2022年GMV为3.47万亿。 阿里的GMV也差不多可以推算出来,2022财年GMV达到8.3万亿,其中中国零售的GMV大概是8万亿。
拼多多的GMV可以通过佣金增长率来估算。拼多多没有披露2022年GMV的相关数据,但是由于GMV和佣金收入的比例相对固定,2022年拼多多佣金收入为276亿元,较2021年的141亿元增长95%。
拼多多2021年GMV为2.44万亿,那么 如此推算拼多多2022年的GMV大概就是4.76万亿。
当然,三家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并且退货率等情况各不相同,此处不过多计较。
当拼多多的GMV来到4.76万亿,问题就来了。
首先就是京东让出了国内第二大电商的位置。2021年的时候京东的GMV还以3.29万亿超过拼多多的2.44近一半,如今被大幅反超。
所以这里就不难理解,2021年底的时候,刘强东开始“回归”京东,并多次降调京东丧失低价优势,将成为下一个苏宁。
另外,阿里也要提心吊胆了。
阿里中国零售的营收中,有一部分是自营商品,包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阿里健康、盒马,阿里电商平台上来自第三方卖家的GMV实际上还要去掉一些。
相比之下,拼多多的自营比例非常小,并且有逐渐放弃自营的趋势。
对比拼多多的GMV增速和阿里的GMV情况,对后者来说非常不利。一方是拼多多还在高速增长,另一方是阿里的中国零售GMV基本停滞,按照当前的节奏,拼多多可能在2025年追平阿里的GMV。
拼多多的追赶速度确实恐怖。拼多多上市之初,其GMV差不多是阿里的1/10,阿里是绝对的霸主。不曾想4-5年的光景,拼多多已经达到了阿里的一半的水平。
当然,越是接近越是难以追赶,就像是活跃买家这项数据,拼多多一路追赶到了8亿,和阿里的10亿越来越接近,但是差距也开始稳定下来。
现在不难理解的是,拼多多开始推海外的TEMU,阿里开始以蒋凡为代表开始在海外市场快速推进,想要在这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对于陈磊和张勇来说压力都不小。
如果说整个电商盘子里,消费者心理预期能够接受的慢速电商,即通过第三方平台以通达、极兔等配送,大约时间需要2-3天,整体体量大概为10多亿的话,那么拼多多和阿里的第三方店铺GMV基本上就是零和了。
目前,拼多多、阿里、抖音、快手、京东等 第三方店铺GMV总和占据了社会零售销售总额的1/3左右,多方博弈下拼多多和阿里想要多拿点市场份额都很难。
2、拼多多“割”起来也狠除了体量,衡量三者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化率,即谁更能赚钱。
当然,阿里一年广告收入3000亿是拼多多、京东没法比的。不过作为后起之秀拼多多,曾经货币化率一度高达3.5%逼近阿里,“割”起商家来也是一点都不手软。
目前,拼多多在这三家里的货币化率最低,按照货币化率=营收/GMV的公式来看,拼多多2022年的广告货币化率约为2.17%。
上文我们也推算过,拼多多的GMV大概为4.76万亿。
营收上,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营收398亿元,经营利润达到309亿元,净利润为95亿元,平均每天净利润一个亿;全年来看,营收1306亿元,经营利润991亿元,净利润达到315亿元。
拼多多的营收主要分为两块,即广告收入、交易服务收入(拼多多的自营商品销售收入比例非常少且持续减少,可忽略不计),第四季度广告收入310亿元,交易服务收入88亿元;全年来看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027亿、276亿元。
京东和阿里的货币化率则均高于拼多多,分别为2.36%和3.8%左右。
财报数据显示,京东2022年GMV为3.47万亿,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为820亿元,京东2022年的货币化率为2.36%;阿里的中国市场GMV为8万亿,根据财报统计四个季度的客户管理收入总计2935亿元,剔除自营商品部分2763亿元,阿里的货币化率约为3.8%。
可以看出,目前拼多多的货币化率依然是最低,京东排在第二位2.36%,阿里的货币化率最高为3.8%。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京东分为自营和POP,之前京东内部低价行动被报道出来,京东自营的商品在主站拿广告位价格要比第三方商家便宜,因此京东实际的货币化率要高于2.36%。
货币化率这一数值对于平台上的商家来说,意味着想要在这个平台上生存下去,需要付出多少的广告、佣金等费用,也是一项商家生存压力的反向指标。
按照2022年的数值来看,商家在阿里的压力最大,其次是京东,拼多多压力最小。
但实际上这一数值一直处于波动中。拼多多2018、2019、2020、2021年的货币化率分别为2.94%、2.99%、3.25%、3.5%,而阿里历史高值为2021财年的4.07%。
过去两年,“猫狗拼”竞争激烈加剧,平台开始重新争夺商家,也给出了极多的优惠政策。比如京东近期大力推广个人商家入驻,阿里也曾经推出一系列的费用减免措施。
另外,拼多多的广告收入增速要远低于佣金收入增速,也意味着有减免政策在里面,比如多多买菜等都是可能影响的指标。
如果用数据的角度来看电商平台的变迁,其实就是货币化率的波动。
商家们最能实际感受,货币化率高的平台生存压力大,商家转移到货币化率低的新平台。随着新平台的壮大,货币化率提升,这时候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出现,商家再次随之迁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V商业”(ID:V-VIEWS),作者:大V商业,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