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资讯】抗感染药市场现状分析 抗感染药物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2022-08-09 15:46:51 来源:互联网
抗感染药市场现状分析
(资料图)
在公共卫生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在临床应用中,抗感染类药物由于其在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中的卓越成效,一直是我国医药市场的领军品种,尤其在医院用药市场份额较大。
抗感染类药是指具有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的作用,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全身应用的各种药物。抗感染类药物品种丰富,种类众多,从大类上分,主要包括抗菌药物(又称抗生素类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5年中国抗感染药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报告》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产抗感染药物品类众多,包括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类、多肽类、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抗结核类和抗病毒类等抗感染药物,以药品通用名计品种多达403个,涉及药品生产企业2500余家,市场规模约600亿元。抗感染药物品种中,毋庸置疑产业规模最大的是头孢菌素类药物,以批准文号计有5665个药品,涉及品种46个,以头孢氨苄居多;大环内脂和林克酰胺类药物的批准数量次之,为5094个,涉及品种19个,以红霉素居多;喹诺酮类批准数量3925个,涉及品种21个,以左氧氟沙星居多;青霉素类批准数量2101个,涉及品种33个,以阿莫西林居多。
近年来,多肽药物呈现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已经是医药界公认的事实,多肽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速接近全球药物市场规模整体增速的两倍。
在如此迅猛增长势头之下,多肽药物的应用也逐步覆盖了糖尿病、骨质疏松、镇痛、疫苗、肿瘤、抗心力衰竭、内分泌失常、肠易激综合征等众多领域。近期,来自普莱医药的一款多肽抗菌药物PL-5喷雾剂获批进入临床Ⅲ期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国内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的抗菌肽创新药,该产品预示着多肽药物开始在抗感染领域填补应用空白。
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30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8.1%,预计未来多肽药物市场将以7.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50亿美元水平,多肽药物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我国多肽药物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销售额由2016年的241.9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295.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多肽药物市场整体增速。
在当前全球抗生素耐药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多肽药物在抗感染领域的临床研发及应用,或将开启全球抗感染领域的全新机遇。
抗感染药物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抗生素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抗感染药物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我国市场上的抗感染类药物以国产药品为主。其中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头孢硫脒、依替米星和安妥沙星,国际市场上的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新品种的国产仿制药,以及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法罗培南等国际畅销药的国产仿制药,这些药物均是疗效显着,已成为市场主力。由此可见,抗感染类药物在我国研发领域的仿创空间相较往年已经大幅缩水。如今抗病毒类药物,如抗肝炎病毒和抗AIDS的药物却是还有国产仿制的空间,在这类进口药品中尚无国产仿制药的品种包括阿巴卡韦、达芦那韦、多替拉韦等重磅药物。
全球抗感染药物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研发及新上市的药物数量减少,行业进入技术门槛不断降低。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成本及环保成本快速上升,全球抗感染药物产业链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此情况下,中国大陆地区抗感染药物产能迅速扩张,特别是使用传统化学法合成工艺生产的抗生素原料药技术门槛低,小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整体盈利能力有限。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日益严厉,国家要求原料药生产企业以低耗能、低污染的生物法代替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学法。在此背景下,实力较强的抗感染药物企业不断提升生产设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加大环保投入,达到国家环保要求标准;而规模较小的企业资金、实力较弱,无法担负改进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所需的成本,逐步被淘汰出局,使得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想要了解更多抗感染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5年中国抗感染药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