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世界信息: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发布 氢能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

2022-09-21 15:55:19 来源:互联网

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发布

据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月21日消息,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30年)。“十四五”阶段(2021-2025年)规划目标为:新建制氢站1座,累计建成制氢站3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开展1-2座制氢加氢合建站建设,1-2座储氢站(或依托制氢站、制氢加氢合建站、加氢站统筹考虑储氢)有关工作。形成3.5万公斤/天(1.3万吨/年)燃料电池用氢气制氢能力,形成不低于4.0万公斤/天加氢能力(1.5万吨/年),可以满足6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车运行用氢需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氢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热值较高、储量丰富、来源多样、应用广泛、利用形式多等特点。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氢、用氢等环节。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置条件,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氢源、氢能储存与输送、氢能加注及氢安全等。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成,积极与国际接轨,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氢能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置条件,也是消纳我国可再生能源结构性过剩的技术选择,并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氢源、氢能储存与输送、氢能加注及氢安全等。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成,积极与国际接轨,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据《蓝皮书》路线图规划,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km,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氢能与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发展。

双碳背景下,我国正驶入节能降碳的快车道。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二次能源,是“双碳”目标战略下的必然选择。氢能领域先行者鸿达兴业依托自身氯碱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副产氢气产能,积极践行能源改革与能源新科技,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氢能主要来源于煤制氢,约占我国氢产能64%,工业副产气制氢占21%,天然气制氢占14%,电解水制氢占比不到2%。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氢能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国家层级的氢能产业布局及专项规划的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有望呈现加速度发展。从全球来看,随着近年来各国支持政策的加速出台,氢能逐渐成为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新赛道。

当前,面对日趋严峻的气候挑战,我国立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表示,保守估计,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约10%,2060年占比将达约15%,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将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

欲了解更多市场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氢能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