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综合资讯 > 正文

全球热消息:抗过敏药行业现状 行业巨头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022-09-26 15:44:36 来源:互联网

抗过敏药行业现状

在中国,过敏症的发生率与国外相近,有2.7亿人受到不同程度过敏症的干扰。尤其是生活在沿海或高寒地区的人群,有数亿人患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且该病的发病率呈现迅猛上升的趋势。对于中重度过敏性疾病,药物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我国过敏性疾病患者人群不断增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抗过敏药市场空间广阔。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0%~30%的人被过敏症状困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表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产品类型与技术发展方面来看,抗过敏药的有口服与外用的,而口服药品是目前主要的产品类型,在2020年销售额占比是88.93%,最早的口服药是扑尔敏、息斯敏,到之后二代的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开瑞坦),还有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片、依巴斯汀等。而在口服药物里,抗组胺药物是主要的品种。

这是因为抗组胺药针对组胺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有疗效,并且在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不过抗组胺药物有很多不良反应,例如嗜睡、心脏毒性、致畸。所以正确合理地掌握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对于提高疗效与保护患者健康有必要的。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抗过敏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分析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抗组胺药、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皮质类固醇、钙剂等,其中抗组胺药应用最广,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数据显示,组胺受体阻断药销售规模从2014年31.33亿元增长至2019年49.39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抗组胺药市场规模将达53.17亿元。

我国过敏潜在患者数量庞大,目前市场仍处于培育期,抗过敏药物行业发展缓慢,且市场发展规模较小,仅由三四家企业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抗过敏药物研究对于技术、人才、资金要求较高,行业进入难度较大,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来看,抗组胺药物是抗过敏药市场主流产品,目前抗组胺药物发展已经历三代,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有望凭借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效果明显等优势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抗过敏药物。

行业巨头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抗过敏药市场竞争激烈,在国际市场上,抗过敏药供应商主要有强生、Sanofi、Merck、Teva、GlaxoSmithKline等,由于多数抗过敏药过了专利期,市场上存在的仿制药生产商较多,因此抗过敏药市场相对分散。抗过敏药主要是非处方药,销售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其中线下是抗过敏药主要销售渠道。

在我国抗组胺药市场中,氯雷他定类和西替利嗪由于销售厂家众多而形成规模效应,成为市场主流品种。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枸地氯雷他定片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氯雷他定片(开瑞坦)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余品牌市场销售规模差距较小,并未形成绝对市场优势。

想要了解更多抗过敏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抗过敏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