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综合资讯 > 正文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 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22-11-10 16:58:35 来源:互联网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愈来愈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主体。在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活动的全球扩散和全球一体化,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功能组织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就中国情况看,一批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和都市区不断涌现,已经呈现出十分强劲的加速发展势头。


【资料图】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

我国城市规划率越来越高,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大关,比城市规划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规划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云南、甘肃、西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足50%,西藏最低仅31.50%。

目前有13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70%。上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最高达到88.10%,北京位居第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6.60%,天津城市规划以83.48%的城镇化率排名第三。

中国城市化大的趋势是“大集中,小分散”。所谓大集中,就是说在中国目前这个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科技流主要还是继续向珠三角、长三角和环勃海湾(包括京津塘、山东半岛、辽东南)三个三角洲地区集聚。

小分散,就是说三大城市群里面的门户城市或中心城市,像环渤海的北京、天津,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香港、深圳和广州,由于地价、交通、环境等因素,可能会有一个扩散效应,向各自城市的周边城市扩散。如广州、深圳向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扩散,上海向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扩散,北京、天津向大连、青岛等地扩散。

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基础设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是保证了城市的生存发展、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向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与无形服务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提供有形物质基础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提供各种无形资产的社会性的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指的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们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在城市地域内的延伸。城市基本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一般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变量与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制约。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近年来,虽然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普遍存在设施能力不足、建设标准不高、发展理念落后、运营管理粗放等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成为关切点。从《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再到《“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再到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专项实施方案,今年多份政策文件释放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信号。

各地也纷纷制定基础设施补短板任务清单。山东日前发布《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从道路系统、水系统、能源系统、环卫系统、园林绿化系统等六方面展开建设;浙江计划2022年新建城镇燃气管网1200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600个;安徽今明两年力争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云南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新开工改造1500个城镇老旧小区。

想要了解更多城市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