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聚焦:中国镇痛药市场深度调研分析2022?
2022-12-03 15:16:46 来源:百度
镇痛药行业前景如何?据悉,大部分接受手术的患者均会经历术后疼痛,即手术后出现的急性疼痛。术后疼痛包括躯体疼痛及内脏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约三至七天。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急、慢性疼痛的最常用药物。阿片类药物种类多样,临床上根据镇痛强度不同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于2016年至2019年,中国术后镇痛药物市场规模由55亿元增加至75亿元。于2020年,主要受新冠疫情及手术量减少所影响,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较2019年有所下降,中国术后镇痛药物市场规模为66亿元。预计中国术后镇痛药物市场规模将于2020年后继续增长,于2022年达到77亿元。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2-2026年中国镇痛药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资料图)
镇痛药行业现状分析
麻醉性镇痛药的大部分原料药属于易制毒的生物碱,因此具有高成瘾性。中国对麻醉镇痛类药物的监管非常严格,部分麻醉镇痛药物生产供应受到限制。近几年,政府鼓励开发低成瘾性的麻醉镇痛制剂技术,多模式镇痛逐渐成为业界研究热点。多模式镇痛是指将不同类型的麻醉镇痛药物协同,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以期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得益于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全球药品市场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1 全球医药市场市场收入预期为 13.93 千亿 美元,2016 年-2021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9%,预期 2025 全球医药市场收入将达到 17.11 千亿美元, 2021 年-2025 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3%。
调查显示2019年全球止痛药市场规模为71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920亿美元。从适应症分析,需求增长最迅速的是癌痛。从药物种类分析,阿片类止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在止痛药中占据主流地位,其中阿片类止痛药在欧美市场占据主流,而NSAID在亚太地区,东欧和拉丁美洲领跑。
中国的止痛药市场规模较小,2017年约为5.3亿美元,且大部分用于手术止痛。中国癌痛患者的治疗与欧美发达国家间有很大差距,不过随着老龄化以及癌症发病率迅速增加,以阿片类为首的慢性止痛药物正逐步占领中国制药市场。
从细分市场来看,口服制剂作为麻醉镇痛药的重要细分类型,包括硫酸吗啡口服溶液、硫酸吗啡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缓释片、阿司匹林可待因片、羟考酮、盐酸美沙酮片等多种药物类型。具体来看,从2014年的15.4亿元发展到2019年,我国麻醉镇痛药口服制剂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6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9%,占据着麻醉镇痛药市场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
预计到2025年,中国药物研发支出将达到49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中国的增长率大约是全球增长率的2倍,是全球除中国和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年复合增长率的3倍。可见,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中国市场在制药研发投入上的增速远超全球水平,为医药公司的研发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将带动行业及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发展。预计今后5-10年,医药行业产业总量将持续增长,利润总额也稳定在一定水平的增长之上,到2025年中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将达5780.2亿元。
镇痛药行业前景分析
麻醉性镇痛药的大部分原料药属于易制毒的生物碱,因此具有高成瘾性。中国对麻醉镇痛类药物的监管非常严格,部分麻醉镇痛药物生产供应受到限制。然而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外科手术人次逐年递增,未来年均手术人次将大于4,500万且保持增长趋势,市场需求量大。目前麻醉镇痛药物实际需求量大于供应量。
近几年,政府鼓励开发低成瘾性的麻醉镇痛制剂技术,多模式镇痛逐渐成为业界研究热点。多模式镇痛是指将不同类型的麻醉镇痛药物协同,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以期达到最佳镇痛效果。由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和不良反应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通过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的使用,降低患者对麻醉镇痛药物的依赖性。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属于阿片类药物的拮抗剂,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属于阿片类药物的解毒剂;布洛芬注射液是首个在适应症上获批联合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的非甾体类镇痛药。以上两款药物均具有降低阿片类药物成瘾性的风险,符合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想要了解更多镇痛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镇痛药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