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综合资讯 > 正文

聚焦: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建成投用 核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方向

2022-12-19 15:03:56 来源:互联网

12月15日,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在浙江海盐正式建成投用。该项目搭建起的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示范平台,是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和海盐县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为我国工业产业园区清洁能源替代提供了“中核方案”。

该项目自2022年7月15日开工到11月21日开始试运行,仅用时4个多月便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后,已为多家工业用热企业提供能源替代,年工业供热约28.8万吉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万吨,能够为企业提供24小时热能供应保障,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片)

核能行业现状分析

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自国家2020年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以来,国内多个低碳能源行业都突飞猛进,核能行业也充分享受到了红利。核能一般是指原子能,即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核能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政策加持,核能供热面临重大机遇。2016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 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指出,到 2050 年,核能供热具备规 模建设条件。此后,一系列支持核能供热的政策相继出台,核能供热的步伐加快。城市建筑集中供暖面积的持续增加,也为核能供热提供了良好的用户环境。2013 年, 我国城市建筑集中供暖面积为 57 亿平方米,2021 年,这一数值升至 99 亿平方米,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8%。根据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的预测,2030 年我国城市建筑 集中供暖面积将达到 150 亿平方米,若增长面积的 10%的面积由核能来供热,核能供 热面积将达到 5.2 亿平方米。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持续恶化以及极端恶劣天气频发,世界各国正竭力寻找可靠、低碳排放的能源以替代化石燃料。被冷落了许久的核能正在重新获得青睐,而这可能将带动又一轮“铀矿牛”的崛起。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核能可在93.5%的时间内满负荷运行,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能源。更重要的是,与风能、太阳能类似,核裂变反应堆在运行期间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其碳排放量甚至还低于其他清洁能源。

从核能发电行业发展总趋势来看,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并正在执行,核能发电行业当前发展压水堆,中期核能发电发展快中子堆,核能发电行业远期发展聚变堆。

具体地说就是,铀资源,采用铀钚循环的技术路线,核能发电行业中期发展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远期发展聚变堆核电站,从而基本上“永远”解决能源需求的矛盾。

核能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能源安全战略的深化落实,核能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

目前,中国已拥有“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研发持续推进,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开工建设,钠冷快堆、熔盐堆、聚变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获得新突破。预计在2022年-2025年间,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大装机规模,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将提速,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预计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近年来,我国核电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坚持量质并举、速效并重。“十三五”期间,国内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新投入商运机组20台,新增装机容量2344.7万千瓦,核能发电占比由2016年的3.5%提升至2020年的约5%;新开工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60.4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保持全球第一。

张廷克指出,核电产业链长、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经过多年连续不间断地建设、运营,我国已具备较高水平的核电全产业链能力和迈向核电强国的产业基础。

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安全性、经济性提升,大型核电机组综合利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也将在供电、供热、工业制氢、海水淡化等多个应用领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未来,核能还将在工业供汽、海水淡化、余电制氢、同位素生产、制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核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方向

核技术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核特色医疗、核技术装备、辐照应用的前景可观。国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建立稳定自主的医用同位素供应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反应堆建设、加速器技术突破、医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研制生产的措施,将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逐渐受到重视,已上升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当前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借助资本市场畅通的融资渠道以及国内外旺盛需求的牵引,在全球核技术应用蓬勃发展的国际环境下,随着核技术应用新领域产业化条件日渐成熟,可以预测,我国核技术应用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应用规模将持续扩大。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核技术应用行业经济运行数据统计报告》显示:

国家原子能机构日前在京举办2022年第三季论坛,发布了核技术应用领域十件大事,其中囊括首台国产化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投入临床应用,电子束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核技术助力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辐照灭菌技术在高原藏药中首次应用等多项核技术重大应用成果。

例如,上海联影研制成功超长视野全景动态扫描PET-CT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2米轴向视野全身成像,比传统PET成像灵敏度提升了30到40倍,奠定了我国PET-CT整机研发水平的国际领先地位,可为新药研发、精准诊疗及科学研究等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撑。

中广核达胜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自主研发的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在广东江门、湖北十堰等多地建立示范项目,能有效提升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为赛事部署多套智能化核安保设备,提供核安保解决方案。

核技术应用作为核领域的轻工业,应用面大大超过核能发电。根据国际核技术强国经验,核技术应用的市场空间远超核能发电。据美国核科学顾问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同位素未来需求》一文数据,美国90年代中期产值已超过2000亿美元,是核电产值的3.5倍;创造就业岗位370万个,是核电产业的9.3倍。

未来,核技术将会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进一步推动我国核技术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与国际化发展。同时,随着核技术与其他技术、产业及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核技术应用将给人们生活创造更多美好的改变,进一步造福人类。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核能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