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竞争分析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预测_播报

2023-05-16 18:12:38 来源:互联网

心理咨询(counseling)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相关资料图)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竞争分析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虽然近些年各级部门、机构为心理咨询、心理学的普及做了很多工作,民众的接受程度也提升了很多,但是真正可以承认自己有问题,并且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仍然是那些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实在没有办法的人,这样的人是少数的。故民众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还有待增加。

国内的心理咨询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因而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可预见的是,如同国外的发展趋势,今后中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与资格的标准化将是发展的重点。由此可知,在认清国内心理咨询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如欧美等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可以对国内心理咨询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较为有效的预测。

加强市场建设,打造行业品牌品牌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我国心理咨询业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尽管业内并未形成激烈竞争,尚未形成品牌,但对从业者来说是建立品牌的好机会。现有行业没有使消费者形成行业的品牌意识,也说明"行业品牌"不是空话,而是需要内涵支持。作为心理咨询服务品牌建设需考虑效果可靠、个人隐私、个性化服务、价格费用、沟通方便等要素。

目前,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共识,但整个社会层面仍存在心理健康知识匮乏、认知不足、转介机制不通畅、各方合力不够等问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还不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力量分散且同质重复,缺乏顶层设计和协同联动。学校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阵地,心理专业力量薄弱,而专业的社会心理机构无法通过有效渠道参与学校心理宣教服务。发现、预警、治疗、跟踪、康复等环节存在工作和信息上的断层,学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链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消费者为心理健康服务类产品的付费意愿日渐增强,催生了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资本纷纷进入赛道。

如今消费者获取心理健康相关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空间巨大,根据多年从业经验,30岁至50岁的女性面对情绪烦恼,有更强的意愿寻找解决方案,并愿为心理健康服务付费。

另外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市场经济潜力巨大,仍然仅以1.9亿心理咨询需求人口作为基数,我国心理咨询师需求为 10.45 万人,若以目前市场每位培训费 4000 元计算,总培训费用 4.18 亿元人民币。

目前保守估计,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据调查, 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

根据数据显示,目我国前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数量高达数千万,有超过2亿人一生中需要介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我国精神心理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6.6%,其中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最高,为7.6%;其次是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6.8%。

当前,我国仍面临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供给端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供需双方对接不畅;需求端心理疾病频发,寻求专业服务困难。

我国快速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让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痛点日益加剧,数字化在此背景下,应需来到心理健康服务领域。近年来,众多企业选择不同切入点推动行业数字化建设进程,探索传统心理健康服务供需不平衡、付费意愿低、服务标准化低、效果难量化等痛点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还综合了心理咨询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报告对于心理咨询产品生产企业、经销商、行业管理部门以及拟进入该行业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规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学术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1-2025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