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只是因为嫡长子制度吗?|最新
2023-05-26 20:07:26 来源:顶端新闻
朱元璋在培养朱标身上那是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的,朱标在13岁时就被老朱立了太子,朱元璋给他配备了豪华的导师团队:太子少师是李善长,太子少傅是徐达,常遇春是太子少保。
朱元璋把大明朝生生世世绵延下去的全部希望都放在了朱标身上,朱标一死,把老朱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朱元璋心里,只有他和马皇后和嫡子朱标才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其他儿子要么是路边捡的,要么是冲话费送的,地位根本比不上朱标。
(资料图片)
朱标一死,朱元璋再心疼再伤心再悲痛也无济于事,还要面对现实,那就是自己死后谁来继位的问题,太子选谁?
有人要说了,当时老朱应该选朱棣,如果当时选了朱棣,就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了。
这是咱们现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来倒推出来的,可在当时,老朱选谁,都不会选朱棣这个儿子的。原因有四:
一 就是明面上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朱棣排行老四,并且还不是马皇后生的,因此即使老大朱标死后,还有老二老三,所以老四朱棣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只能靠边站了。所以说朱棣在当时是没有任何希望当上太子的。
如果老朱强行选朱棣当太子的话,那就是给了其他儿子一个信号:谁都可以来当这个太子。
说朱棣英勇善战,那当时老朱能打仗的儿子不止朱棣一个,比如老二和老三都不差。
论品德优良,老朱可是有二十多个儿子的,随便一个也可以说是品德好,况且品德这个尺寸不好把握,谁都可以说自己品德好。
所以嫡长子制度虽然不算完美,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堂的安定。
这也就理解了为啥有的皇帝眼看着自己的嫡子不聪明,还是要选这个嫡子来继承自己的皇位,维稳是第一要素。
不是我们想的古代的皇帝笨死了,把自己的江山交到这样的一个太子手上,还不如我聪明。
皇帝不聪明不要紧,大臣会把一切事情都办好的。比如诸葛亮和刘阿斗。
如果不按照嫡长子来继承,那就不是自己的儿子们互相残杀的问题了,而是天下大乱了,江山姓不姓自己的姓的问题了。
二 是怕天下大乱
就是刚说了,如果朱棣被立为太子,不只是靖难之役的问题了,而是会天下大乱的问题。
如果立了朱棣为太子,那就是告诉其他的儿子们,你们谁都可以来抢这个皇位,只要有本事,有能耐。大臣们也会各人找寻各人的主子而来支持主子们来抢这个皇位。
不光是儿子们互相争抢和残杀,而且大臣们拉帮结派也会乱作一团,到那个时候,恐怕有几个朱元璋可劲地杀也杀不过来了。
三 是朱棣适合打天下,不适合守天下
朱棣从小就在沙场上征战,性格暴躁,手腕铁血,这点和朱元璋有点像。就是和老朱像,老朱才不会立他为太子。朱元璋在大肆屠杀功臣之后,希望继任者的性情能够宽厚仁爱,如朱标,所以老朱才选择了朱标继承皇位。
朱棣适合打仗,所以老朱把他分封到北平,去到抗击蒙古的第一线,朱棣的任务就是为大明守好北大门。
朱标死了,也还是没有朱棣啥事,因为他就不符合老朱的选择条件,选别人都不会选朱棣。
四 朱标当了太子25年的太子已经形成了一个太子集团
朱标当了25年的太子,老朱又是费尽心血地栽培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上,在他周围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太子势力。这股势力运用不好的话,会对大明王朝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这股势力中文官较多,相比较于朱棣,他们更认可朱允炆,文官认为朱允炆继位,他们才有好日子过,所以文官集团是非常挺朱允炆的。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说的,如果强行把皇位传给老四朱棣,肯定会遭到其他皇子的反对和不满, 20多个儿子都会起来争一争,争的结果就是天下大乱,也只有立朱允炆为储君,才能让这么多的藩王心服口服。
朱允炆就是命好,馅饼砸到了自己的头上。
有人会说,朱允炆也不是嫡长子呀,他怎么会被老朱看上了呢?
朱标的长子不是朱允炆,朱允炆是侧室吕氏生的。但朱标的嫡长子在八岁时就死了,后来朱标的原配常氏在生老三的时候也死了,朱标就把侧室吕氏抚成了正妻,所以朱允炆就成了朱标事实上的嫡长子了。
幸运之神落到了朱允炆的身上,朱允炆有没有本事不重要,太子集团会为他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办好了,只要他老老实实地别折腾,啥事也就没有。
为了孙子能更好地继承皇位,老朱把所有的功臣都杀了,包括蓝玉。
蓝玉不是朱标的舅舅么?留下他还能辅助朱允炆。诸位别忘了,蓝玉是朱标的妻舅不错,但蓝玉是朱标的原配常氏的舅舅,而朱允炆是吕氏所生,和蓝玉半毛线的关系也没有。
常氏还有个儿子,那就是老三朱允熥,姥爷是常遇春,舅老爷是蓝玉,身份比朱允炆金贵多了。如果留着蓝玉,那就不是辅佐朱允炆了,按着蓝玉的脾气,只有朱元璋能压住蓝玉,恐怕朱元璋死后,蓝玉要改立老三为皇帝了,天下又要大乱了。
指望蓝玉辅佐朱允炆,那就是黄鼠狼来看管小鸡仔。所以老朱把蓝玉也干掉了。
这几个原因注定了朱元璋不能传位给朱棣,朱棣本事再大也没戏。
只是老朱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为孙子打造的安稳江山最后还是给了最不想传位的一个儿子。
朱元璋有想过藩王会造反吗?想过,因此,朱元璋规定藩王不经奉诏不得进京,相比藩王造反,老朱更怕大臣造反,因此又有规定:藩王有权力和义务起兵靖难。
朱允炆当上了皇帝后,有点操之过急了,要去削藩,这才激起了朱棣的野心。所以朱棣就抓住了这个漏洞起兵靖难,这才有了靖难之役。
削藩是对的,朱棣当上了皇帝后也进行了削藩。如果再过个几年,等时机成熟了再削藩或许就没有靖难之役了。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现在的我们只是事后诸葛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