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综合资讯 > 正文

【独家焦点】影视基地行业市场调研 2023影视基地行业运行现状及投资前景

2023-07-06 16:23:58 来源:百度

影视行业市场到底怎么样?近年来,随着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快速崛起,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已具国际视野和思路的青岛频出大手笔,积极打造“世界电影之都”国际化城市名片,加快健全完善影视产业链体系,立足“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核心产业布局,全域统筹发展,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27日,市委网信办举办第六期“风口企业”面对面活动,聚焦影视产业,组织20余位媒体记者组成采风团,实地探访青岛影视基地的龙头企业——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并与多家影视企业展开面对面座谈,深入探讨青岛影视产业新态势,打造青岛“影视之都”新高地,助推国内影视重工业发展,为电影强国建设贡献“青岛力量”。

我国影视基地根据规模大小、自身优势的不同,选择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其中有体现了影视与文旅业融合共生的风光人文型,以及外景文旅型基地,还有积极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技术的科技赋能型基地等,影视基地建设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的趋势。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影视基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影视基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近年来,中国影视内容一直保持活跃的生产态势,电影、电视剧等类型的产量稳居世界前列。电影故事片产量多年来稳定在500部以上,2018年甚至达到902部,虽受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的产量仍分别达到531部、565部。电视剧多年保持年产1万集左右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络电影、网络剧等已成为文化事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全网共上线网络电影531部,总时长约42601分钟;上线网络剧200部,其中网络首播的电视剧79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影视内容创作生产中心之一。

《长城》《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封神三部曲》《独行月球》……细数诞生于东方影都的国产大片,科幻、奇幻、魔幻的色彩十分浓烈。截至目前,青岛影视基地集聚的影视企业已达756家,其中规上影视企业30家,累计接待剧组230余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超过166亿元。在中国经济信息社去年发布的《中国影都竞争力指数报告(2021)》中,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列中国影都第三位。

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分别是横店影视城、上海影视乐园、中山影视城、长影世纪城、北普陀影视城、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焦作影视城、涿州影视城。

截至2021年底,全国专业化的影视基地已经达到230家。据统计,全国拥有10个以上电影摄影棚的大型影视基地约有10个,约占影视基地总量的5%,它们的影棚总量占比达到全国总数的65%到75%。

2022年,国产影视产业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电影工业化更是如火如荼,从“青岛摄制”到“青岛出品”,一直是青岛影视行业力推的愿景。

青岛东唐影视在青岛创业20余年。自2014年以来,已投资出品、承制或参与制作十余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其中自主投资拍摄的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登录央视一套黄金档,被誉为我国电视剧行业内司法含量最高、时代信息最丰富的现实题材法治剧。座谈会上,青岛东唐影视总经理助理傅瑜表示,在公司20年的发展中,如何为青岛留住高质量的影视专业人才,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东唐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创意中心,发挥虹吸效应,将大量北京、上海的高端影视人才吸引到青岛。

今年以来,新区扎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迅速出台《青岛影视基地高标准建设行动方案》,成立由工委区委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施“九大行动”“四大保障”,“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进,赋能数字影都建设、青岛出品提质、影视文旅融合等方面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将集聚影视全产业链企业超过1300家,影视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把青岛影视基地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影视文旅目的地、影视文化交流中心,为建设文化强国、电影强国贡献“青岛力量”。

影视基地行业运行现状及投资前景

青岛小影影视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统筹刘翠云称,“影视之都”是西海岸新区重点打造的名片,新区目前影视产业正在全面起势,影视产业园和外景地、“科产教”融合基地、影视科技平台、5G园区等影视产业链方向非常清晰明确,越来越多的影视项目以及明星艺人也在逐渐聚焦西海岸,借助这一优势,小影影视将全力打造艺人采访间,进一步为新区宣传助推流量,实现共赢。

当前,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带来一批影视项目在青岛备案立项、拍摄制作,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优化了青岛影视发展生态,推动“青岛制造”携手“青岛出品”,助力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在广义的电影产业链中,影视基地的概念也在拓展,按摄影棚、人造景致、城市外景地/自然景观以及影视产业园区四个层面进行了区分,并解释各自在产业链上的不同价值,中影国家数字基地、无锡国家数字影视产业园、青岛东方影都这类以摄影棚为主的基地,最能体现电影工业化体系的水平,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有些电影不再需要实景拍摄,在棚内就可以完成。

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例,2013年便开始围绕“数字影视科技”这一关键要素布局,以“科技拍摄”和“后期制作”为核心,打造现代电影工业产业链。目前,园区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的数字影视制作企业1000余家入驻,每年参与拍摄制作的影视剧项目近200部,承接了“变形金刚”系列、“美国队长”系列,还有年初大热的《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等影视剧的制作。2013年开园之初园区产值仅1.8亿元,依托这些企业和优质影视项目,到2017年产值已近50亿元。

影视作品产量的增加带来了对影视基地需求的增加。在过去的数十年,影视基地经历了主要依靠外部要素投入驱动的外延式大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据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基地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1中国影视基地(园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专业化的影视基地有230家,其中大约50家比较活跃;占地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园区约有20家;摄影棚超过10个的影视基地约有10个;存在比较优势不明显、建设经营同质化、发展要素不齐全、综合服务能力弱等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变相搞房地产开发的情况。

影视基地,是指采取市场化、企业化方式建设运营,实行封闭或半封闭管理,以人工实景、摄影棚等为主要内容,拥有音视频编辑机房、器材装置库等设施设备,为电影、电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剧等提供拍摄、制作等专业化服务的园区。

影视基地繁荣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合理规划。国内影视基地虽然分布广、规模大,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较为严重。比如,沙漠风光、上海滩风光等场景几乎成为影视基地的“标配”,这些外观雷同、功能相似的影视基地,难以形成真正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影视基地也要走“专精特新”的道路。不过,现有传统影视基地也不能一刀切淘汰。应充分发挥各类影棚特长,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投资、不同体量影视剧的个性化制作需求,逐步推动影视作品拍摄提质升级。

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要引导各地科学规划发展电影基地(园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支持重点电影基地(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服务能力,以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基地企业与旅游、传媒、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内涵和综合效能。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影视基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