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不好做”是因为“反腐”吗?
2015-08-05 19:30:08 来源:
在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增强、反腐效果不断显现之时,一种认为“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论调不断被人提起。
曾经红红火火的高档餐饮、会所、娱乐场所风光不再; 曾经主要面向党政机关的商家和企业门庭冷落。表面上看来,确实减少了他们的经济效益,间接对整个经济发展形势产生了影响。甚至不少人还将零售业转型期出现的实体店铺关闭潮也简单混淆归结到“因为反腐”。
这里,急需弄清的一个关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一个依靠公权私用、公款消费支撑起来的经济,怎么能够有生命力呢?众所周知,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腐败的存在,必然与这些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背道而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有做到这一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更有活力和创造力。
单从一己私利出发,想当然地认定反腐给经济发展全局带来威胁,是狭隘的,片面的。拿经商人士来说,感觉生意不好做了,很大程度上在于该送的礼送不出去了,该请的客请不成了,似乎给自己的生意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但是,与其大家争相将大把的钱财和精力花在通关系、找门路上,何不节省下这笔资金,集中精力做好生意呢?反腐败成效必然显现于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不但不是给生意人添了麻烦,而恰恰是为他们营造出了更加公平、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想要依赖“歪门邪道”发家致富的人,今后将难以如愿。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分批次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作为整治“四风”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但减少了权力寻租的机会,释放了市场活力,也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与其说反腐影响商家效益,不如说反腐倒逼企业转型。近期许多餐饮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思路,走“平民路线”,不但生意照常蒸蒸日上,而且获得了群众的赞赏和拥护,是对反腐成效的有力诠释。
依靠群众拉动的消费是正常的、长久的,而依靠权力阶层拉动的消费是畸形的、短暂的。凭借特权交易积聚起来的经济效益,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内使得一部分群体因此获利,长期来看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论调,只看到“腐败经济”的虚假繁荣,却忽视了腐败毒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巨大阻力;只看到腐败助推下局部经济领域泛起的泡沫,却忽视了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营养剂。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没有哪一个腐败横行的国家和社会能够建设得好,发展得好。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源于清朝末期官吏腐化已“深入骨髓”;苏共垮台,因为其党内已贪腐成灾。如今腐败盛行的拉美、中亚一些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如何呢?社会安定了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环境,腐败与群众利益水火不容,长此以往不加以整治,必然使党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使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必须看到,当前中国的反腐斗争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改革深化同时推进,其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为深化改革清理障碍。长期以来,腐败与利益集团的膨胀和利益固化如影相随,也是改革深入进行的绊脚石。只有彻底反腐,才能为改革深入进行扫除障碍、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只有釜底抽薪地解决“腐败经济”产生的机制性问题,“改革红利”才会不断出现并不被利益集团吞噬。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中全体会议上提出,要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有特权存在地方,看不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极易激发干群矛盾,损害经济发展成果。“得也民心,失也民心”,党的事业推进要依靠群众,失去民心的后果不堪设想,更何谈经济发展。由此看来,腐败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