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评论 > 正文

官员不能光有学历没有能力

2015-12-16 16:54:54 来源:

  一方面,官员学历注水之风将败坏官僚群体的合法性;另一方面,若官员中大面积的高学历属实,又会弱化他们的实践能力。一言以蔽之,官场高学历的趋势不是好事情。入门标准与晋升规则是官员追求高学历的成因。要遏制此风,除了大学要严格管理学历发放,重点是官。 (《新浪网》 12月14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的高学历背景深得群众的赞誉,领导高学历的实际意义已远远大于学历本身。然而纵观中纪委通报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件里,我们都能发现部分违纪违规的官员干部学历背景都很高。在这样一个高学历群体中屡次发生腐败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系列腐败案件的背后,反思为何“高学历型官员”违法违纪问题突出,这种学历与行为的反差,其背后成因又是什么?

  当前党组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党组织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干部队伍建设标准。所以,干部的选拔晋升开始与年龄、学历挂钩。但是在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大背景下,具体执行却发生偏差,“一刀切”的考量方式使选拔人才的机制变了味,导致唯“学历主义”、“学历本位”成为官场潮流,于是“快餐进修”式的“学历镀金”成为了个别官员谋权的筹码。

  人大校长纪宝成在一次高等教育国际会议上说过“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如果在干部队伍中真的具备如此壮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那我们应该为之自豪。然而,从 “高学历”官员系列行为的屡屡发生中,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底气”。究其原因还在于学历证书的发出者—高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社会“官本位”思想仍然严重,高校的自我矮化无疑为这场文凭的投机扩充了土壤,堕落地沦为学历的“印刷厂、批发商”,失去了高校的真正内涵;文化的传承地应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做到服务大众,而不能遭遇行政化沦陷。

  古语有云“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谓之贫。”在中国气象转好中,人才的需求不断升级。作为主体,官员不应沉迷在“学历镀金”的窠臼中,自我镶金;而应积极自我转型,放眼全局,顺应时代潮流,让“学习”不只是固定在“型”的静态上,流于形式;更应落实在“行”的动态上,成就对党负责,对民尽责的拳拳之举,内外兼修,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才不会辜负群众寄予的厚望。

  (文/陈嘉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