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评论 > 正文

环境保护,究竟从何做起?

2016-11-14 09:18:08 来源:

11月初,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再次遭遇重霾。面对公众连连“霾怨”,作为雾霾区域传输的两个来源地——黑龙江和河北省,却表现不一。黑龙江的大庆哈尔滨“雾霾爆表却不预警或低级别预警”,河北省则铁腕追责,对487名责任人实施问责处分。

此次河北省被问责的厅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33人、科级及以下干部431人、企业主要负责人7人、企业其他管理人员12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4人、诫勉 谈话117人、免职或调离10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形成了有效的震慑作用。而黑龙江的追责“静默”,却不断迎来舆论的拷问——这是环保压力的“消化”,还是责任意识的“霾化”?(《凤凰网》,11月10日)

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环境保护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谁该为环境污染负责?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环境保护,以规范企业环境治理为出发点。近些年来,一些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常把环境治理责任推到“围墙之外”,企业内废水废气废物处理得十分到位,但很多却是面子工程,不远处就开始乱排乱放,把理应付出的治理成本变成自己口袋中的红利,给环境造成沉重负担,极大损害了当地百姓的健康权益,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要做好环境保护,首先要更新企业的环保观念,树立企业的环保意识,不要让“谁污染,谁治理” 成为一句空话,要让企业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环境保护,要以健全相关机制为支撑点。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总能听到人们的埋怨声、总能看到政府失职的行为。有些地方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忽略环境保护,采取“先污染,再治理”策略,这一做法加快了环境污染,往往得不偿失。这体现出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还有的地方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环境监测和执法。政府环保履责“溜肩膀”,甚至出现环保数据造假行为,企业的环保压力就会“一身轻”、社会责任就会“大滑坡”。因此,要制定健全的机制,将环境保护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环境保护,要以以人为本为着力点。人赖以生存的是地球这个大环境,因此,环境保护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只有人人将环保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才能真正做好环保工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