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车轮腐败”畅通公务大道
2016-12-04 08:40:52 来源: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中国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4934起,处理人数138867人。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问题突出,达到20295件。(新浪新闻
12月21日)
在以前,公职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被养成的“公家的人”,所以对于公家的事、车、人,总有“不用白不用”的心态。渐渐地麻痹了自我,变得公私不分。有些干部甚至公车私用,公车私有,化公为私,所以造成的我国公车改革进程举步维艰的尴尬处境,由此还滋生了可怕的腐败。
“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一是有利于优化公车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党政机关的三公经费,由此可以斩断少数部门、少数公务人员公车私用、超规格配备公车等不正之风,有利于遏制腐败和行政资源的浪费。二是转变出行办公的方式,选择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更加低碳,这样就有利于缓解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缓解PM2.5,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权利观、世界观,以勤政、廉政的公务形象取信于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与此同时公车改革不能武断地“一刀切”,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用车还是要保留,不能走形式主义,因此改革降低了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同时要建立健全与单位实际相符的公车改革制度,不能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杜绝拍卖或政府采购过程中滋生的其他腐败问题。对于“车轮腐败”,笔者认为就应该拿出魄力来,做到“快、狠、准”!并且把他反映到新出台的车改政策、目标以及要求上面去,做到明确细致,还公务行政一个通常的“渠道”,还头上一片蓝天。(文/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