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未来发展方向
2018-06-11 16:51:15 来源:
一、一些事实与谬论
关于农村衰败的一些事实与谬论
1、农村留下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田地荒芜越来越多,经济日趋衰败。
2、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互助方式瓦解,花钱雇人替代以前的互帮互助。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出以前,农忙时节,对于需要多人合作的农活,农户会在某一天把亲戚、朋友、宗亲集中在一起,帮自己干完。在这天之前及这天之后,自己则会去帮别家。这种帮助基本对等,但也不是严格对等,哪家劳力少忙不过来,多帮他家一两天也没关系,哪家劳动力多,多给别人干一两天也是常有的事。另外,遇到盖新房子之类的事,也都是亲戚、朋友都来帮忙。现在,农忙时节如果遇到人不够,就得花钱请人了。盖新房子的话,也主要是花钱雇人。
3、亲朋好友之间交往快餐化、货币化、人情淡化
例如,拜年走亲戚时,以前的礼品都是自家做的食物或者从商店选的酒、糖等,而现在很多都是直接给钱,以前在亲戚家会住一晚上,现在多是骑个摩托车把礼品往亲戚家一放,饭都不吃就走了。
谬论:农村人不再勤劳,农村礼崩乐坏。
为什么会得出这种谬论,因为批评者简单地把出现上述3个现象的原因归结在农村人性格、价值取向的变化上。
先说第(1)点,农村留下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是因为农村人越来越不愿意吃苦,田地荒芜了,是因为人越来越懒吗?
当然不是。
如果在家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的钱也不如去外面打工,那劳动力为什么还要留在农村呢?更何况,从辛苦程度来说,也不能简单的认为在家劳动就比在工厂辛苦。所以,并不是农村人勤劳的品质发生了变化,而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优的选择。
再说第(2)点,传统的互助方式瓦解了,是因为人们不愿意相互帮助了,需要花钱雇人了,是因为人们都只认钱了?
当然不是。
传统互助方式的瓦解,主要是因为农村缺少劳动力,没有了生产互助的来源。另外,赚钱的主要方式已经不是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大量减少,所以也失去了互助的基础。传统互助方式的瓦解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非主观上互助意愿的变化。举个例子,在我的农村老家,婚丧嫁娶一类的事情,需要很多人做饭、备菜、炒菜、上菜、洗碗以及张罗其他事情,目前仍然主要通过亲戚朋友邻里帮忙来完成,主要原因就是这类事情对劳动力的体力要求不高,留在农村的年龄较大的中老年男人和妇女就能完成,也就是说有劳动力来源。这种帮助在短期内是不对等的,你今天帮了别人,下次你遇到婚丧嫁娶的时候,可能都是5年、10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别人是否在家、是否刚好有空都是说不定的。另外,这种帮助也不是举手之劳那么轻松,天没亮就得起床赶到办事者家里开始忙里忙外,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如果已经失去了相互帮助的精神,这又怎么会发生呢?
再说第(3)点,走亲戚时直接给钱是否就代表敷衍了事,不再用心呢?
其实也不是。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现在虽然有人走亲戚直接给钱不给礼品,但是亲戚家里面的糖和酒比以前多得多了,品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因为以前农民收入低的时候,舍不得给自己买,现在舍得自己给自己买了。所以,现在走亲戚时送礼品的少了,原因在于糖、酒等礼品不再稀缺了,大家自己就会买着吃,送礼品的意义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都继续送礼品的话还会造成一时吃不完过了保质期浪费。
再有,现在走亲戚都骑摩托车、开汽车,匆匆去匆匆回,是因为人情淡薄了吗?并不是。我小的时候,几乎整个正月都在拜年走亲戚。现在,初六就得离开老家上班了,其他在珠三角、长三角工厂上班的也差不多,哪有那么多时间每个亲戚家住一宿呢?而且,你亲戚家的人可能也初六初七就离家去打工了,你不快点走完,亲戚家就没人了。而且在以前,即使天天拜年,总因为效率原因,不可能全部拜完,现在有了摩托车和汽车后,可以比以前走更多的亲戚。我想,如果不是初六就得离开老家,大家仍然会选择在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家里住一宿。所以,现在走亲戚的方式并不代表人情淡薄。如果你非要吹毛求疵的说在亲戚家呆的时间少了就是人情淡薄了,那这种淡薄也只是一种外在结果,而并不是人心变了。
总结来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的变化下,农村人应对的具体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人本身并没有多大变化。如果人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因为客观环境变了,而选择一种更适合和更有效率的、和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是一种进化,而非倒退,无需悲观。(蒲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