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疾病难以治疗 神经症的病症是什么 神经症的病症有哪些?
2022-06-28 08:37:06 来源:经济头条
首先根治的含义是什么呢?如果指不再复发,前面也有人讲了,这是不可能的,任何治疗手段,任何病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指的是这一次患病的症状被完全消除,那么这个问题才能进行讨论。
看看现在药物治疗或者说医学手段治疗的效果,大部分疾病是不可能被根治的。只有大部分的感染性疾病、外伤能被根治,其余的如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各种退行性疾病也都是无法根治的。所以在这个范畴来看,心理疾病无法被药物根治也是正常的。有人估计能被治愈的疾病只有30%,剩下的都是只能减缓症状或者直接是无药可救的。
讲到药物的局限性,先来看看药物能做到什么。现在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药物,主要是依据神经递质假说的观点,即这些疾病的病因在于某些神经递质水平的失调,包括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等等。那么药物的作用就是改变患者神经系统中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这些神经递质和人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都有关系,所以患者在服药之后会出现认知、情绪、行为上的一些变化,抑郁、焦虑情绪会减少,行为的主动性会增加,此外还能改善很多患者出现的躯体不适,如胸闷、心慌、食欲下降等等。
药物治疗最根本的问题是,神经递质的理论也只是一个假说,目前也不能确定究竟是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引起了精神、心理疾病还是精神、心理疾病导致了神经递质的变化,或者二者是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药物治疗不是医学中最理想的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只能算是对症治疗。
其次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问题。同一种神经递质的受体有好几种,可能其中一种和情绪有关,其他的受体与认知、植物神经有关。现有的药物的选择性不够,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会引起一些认知、植物神经的症状。打个比方,现在的药物就像是一把可以开几扇门的钥匙,但是只有一个门后面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其他门里的都是不需要的东西,钥匙同时把几扇门打开了,在得到我们需要的情绪改善的同时,可能会出现思维速度减慢,汗多、便秘等等问题。
和心理学关系最大的局限如下。第一、药物改变的是心理活动方面的量,比如说负面情绪持续时间的减少,负面认知出现的频率减少。但是没有改变的是心理活动方面的内容。在人体的自愈能力下,一些患者能随着情绪的好转,将自己的认知逐渐改变到好的方面上,有些患者自愈能力不足,无法改变,对于这些患者,药物只能在使用时改善其症状,停用后,必然会重蹈覆辙。第二、药物无法帮助患者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应激事件,这些事件必须靠患者自己或者再家属、亲友以及咨询师的帮助下解决,药物能提高患者做事的积极性,但是无法改变患者做事的行为模式,无法改变患者现有的人际关系,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药物是无法解决患者的应激源的。第三、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会增加自己的病耻感,带来新的应激,形成新的心理负担,而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不足,很多患者不能认识到服药的有益性,反而认为自己是不是疯了,是不是很严重。第四、服药治疗的行为会使患者获得病人的角色,身处这个角色中时,部分患者感到,自己的家人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能得到他们的照顾,之前的问题也被搁置,甚至某些不良的行为得到了纵容,这些继发性获益都强化了患者的适应不良行为,导致他们继续扮演患者的角色。
PS:这里只是讲了药物治疗,其他的如电疗、经颅磁治疗等局限与此类似。虽然讲了药物的局限性,但是严重的患者是必须进行药物治疗的,这里并不想否定药物治疗的作用。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1.神经衰弱: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2.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3.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同反应。
4.强迫性神经症: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常出现的强迫观念有: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苦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强迫意向和动作有:强迫意向、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动作。
5.恐怖症: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旷野恐怖③动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还有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6.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遣责,睡眠差,总是和别人说毛线,喜欢发白眼,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还会有胸闷,乏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