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有自杀倾向怎么办 有自杀倾向是心理疾病 自杀的原因类型有什么?

2022-06-28 09:55:44 来源:经济头条

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而言,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要让患者表达他的不良心境、自杀的冲动和想法,使其内心活动外在化以达到疏导效应。首先让自杀患者认识到自杀不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并非目的。因为绝大多数有自杀企图者是因为面临生活逆境不能解决时才选择自杀的,是希望“一了百了”,但如果有解决目前逆境或危机的其他方法,可以避免自杀。因此,围绕这一改变认知的前提,可以采取:

1)交谈、疏泄被压抑的情感;

2)认识和理解危机发展的过程及与诱因的关系;

3)学习问题解决技巧和应对方式;

4)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社交天地,尤其人际交往。另外,注意强化患者新习得的应对技巧及问题解决技术,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和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所谓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

失调型

失调性自杀指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例如,失去工作、失去学习能力、失去(没有)自理能力、亲人死亡、失恋或悲伤等,令人彷徨不知所措而难以控制从而导致自杀。

宿命型

宿命性自杀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而自杀。如监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为主而献身。

自我型

自我性自杀与利他性自杀正好相反。指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孤独而自杀。如离婚者、无子女者。涂尔干认为这类自杀在家庭气氛浓厚的社会发生概率较低。

利他型

利他性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某种目标而自杀。常常是为了负责任,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汨罗江,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孟姜女哭长城,殉夫自杀;疾病缠身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或社会而自杀等。这类自杀者的共同心理的死是有价值的。杜尔凯姆认为在原始社会和军队里这类自杀较多。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少。

传染型

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自杀的传染性是一个受重视的现象。不少研究都介绍过因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而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日本曾出现一位走红女演员跳楼自杀事件,此后的几个月中,连续不断出现采用类似方式而自杀的事件,其中女学生居多;筑波大学发生过一男性教师从理工大楼7层跳楼自杀,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后以同样的方式自杀3人。

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对1973年至1979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确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越多媒体报道,内容越详尽,则引致自杀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杀率上升约13%,男性上升5%。

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有以下特征: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而引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

为祝葛喇减低自杀的传染现象,大众传播媒介注意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应尽量指出自杀者实际有很碑欠讲迁多其他可以选择的途径,以便尽量减少那些有自杀意念的人认为自杀是一种正确处理困难的方法,自杀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