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和面哪个更容易消化 豫菜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2022-07-14 09:14:10 来源:经济头条
消化程度方面,大米和面食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容易消化的食品。但是如果按重量来说,米饭含水量比馒头、烙饼等面食高,因而单位重量的热能比较低。
米饭和面食是中国人常吃的主食,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习惯吃面食。米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B1、B2,蛋白质、较少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较多)、钙磷铁。其中,碳水化合物就是糖。面食中营养成份和米饭几乎相同,只是各项都要略多点,碳水化合物(糖)含量差不多。
相对而言,面粉的热量233卡/100克,米饭的热量177卡/100克。面粉的热量更高些。消化程度方面,大米和面食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容易消化的食品。但是如果按重量来说,米饭含水量比馒头、烙饼等面食高,因而单位重量的热能比较低。
不过,长期吃面或吃米都不是最佳选择,米和面的选择应符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切合实际具体的需求,习惯不同、米和面的加工精度以及烹调方式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食物的消化过程。
发展历史
在2007年就首次发布的《豫菜基本规范》中,记者找到如下论述:豫菜是由以开封代表的传统豫菜体系,逐步演变为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新豫菜体系的。
该规范介绍,豫菜以郑州为中心、由四个不同的口味区构成。
豫东口味居中,恪守传统、扒制类菜肴是为典型,以开封为代表;豫西以洛阳为代表,水席为典型风味,口味稍偏酸;豫南以信阳为代表,炖菜较为典型,口味稍偏辣;豫北以新乡、安阳为代表,善用土特产,口味偏重。
豫菜坚持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基本传统,突出和谐、适中,平和适口不刺激是其显著特点。各种口味以相融、相和为度,绝不偏颇是基本原则。
作为中原烹饪文明的代表 ,发源于开封的豫菜虽然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烹饪的地方帮派,但因地处九州之中,一直秉承着中国烹饪的基本传统:中与和。"中"是指豫菜不东、不西、不南、不北,而居东西南北之中;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溶东西南北为一体,为一统,溶甜咸酸辣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中与和为中原烹饪文化之本,为中华文明之本。从中国烹饪之圣商相伊尹(开封杞县空桑村人)3600年前创五味调和之说至今,豫菜借中州之地利,得四季之天时,调和鼎鼐,包溶五味,以数十种技法炮制数千种菜肴,其品种技术南下北上影响遍及神州,美味脍炙人口。 豫菜口味居中,和众家之长,兼具南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