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些地方用筷子 关于筷子的历史是什么?
2022-07-19 11:46:33 来源:经济头条
筷子是代表性的东方餐具,在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国家除了咱们之外,也是主要集中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文化圈之内。随着华人与中餐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筷子在很多西方国家也开始变得非常常见。欧洲、美国很多地方的普通家庭,也都会准备筷子,虽然使用的频率远不如汉文化圈国家那么频繁。
筷子是我国发明的一种餐具,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在河南殷墟中出土过铜制的筷子。至春秋战国时期,筷子已经有了明确的文字记载,不过在汉代之前,筷子并不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唯一餐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都是刀、叉、筷、勺并用的。
其中刀叉用来专门吃肉,勺子用来喝汤吃饭,筷子用来夹取羹中的蔬菜,这几种餐具的分工各不相同,并且刀叉和勺子的历史要远远早于筷子。
但是从汉代之后,随着中原地区彻底农耕化,牛羊肉的产量越来越低,再加之牛成为了重要的耕作工具,历朝历代均出台了严厉的法律禁止杀牛,中国人吃肉的机会大大减少。
因此,更便于夹菜的筷子逐渐取代了切肉的刀叉,成为中国人的第一餐具,而刀叉则渐渐被国人所遗忘,十分可惜。此后使用筷子的习惯被传入了朝鲜半岛、日本以及越南地区,如今朝鲜、韩国、日本、越南都是使用筷子吃饭。
历史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就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肯兆热海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订脚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和蒸辣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