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花卷的做法是什么 花卷怎么做 关于豌豆糕的历史是什么?

2022-07-19 15:56:48 来源:经济头条

01

清水加热至38度左右,加入酵母,搅拌均匀,把搅拌均匀的酵母水倒进面粉中,用筷子用筷子搅拌,使水和面充分融合

02

水面融合后用手把面和至三光(即手光、盆光、面光)。然后将和好的面团滚圆,盖上保鲜膜,静止发酵约45分钟左右(仅限于夏天,冬天要适当增长发酵时间),面团会发至2倍左右

03

葱洗净沥干水,切成葱花备用,开始擀面了,在案板上洒上一些干粉。把发酵好的面团在案板上揉捏,把面团里面的空气挤出。再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长方形的厚度约3、4毫米左右的薄面片

04

在擀好的面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食用油(我这回用的是猪油),再撒上一些盐并抹均匀,均匀地撒上葱花,由下至上地卷成长条

05

把卷好的面片切成10等份,然后两个上下叠加起来,在筷子上擦一点干粉,并放在面团的中间,用力压一压,然后取出筷子,漂亮的花卷就出来了

06

在蒸架上铺上一层油纸,把整好形的花卷进蒸架上,盖上盖子,静止15分钟,然后大火蒸15分钟,熄火后2--5分钟左右打开盖子,美味的花卷就做好了。

特别提示

这款花卷中没有放糖,喜欢吃甜食的人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辅料。

历史渊源

豌豆古称为山戎。《本草纲目》记"山戎,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名豌豆,种出胡戎,今北土甚多"。《史记》说"戎"在"唐虞以北"。可见豌豆3000年前就开始在太原以北这片土地上春华夏实了。后来"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管子·戎》),豌豆在北中国均有种植,而历史上"出胡地者大如杏仁",至今仍以晋北高寒山区种植的为最好。

豌豆从苗到豆,皆可成为民人美味。《黄河文化丛书·民食卷》载,春雨过后,花开四野,鲜嫩的豌豆苗翠色诱人,采回与嫩韭相拌,或单味炒食,清香宜人。及至结荚,俗称"扁角",采摘生食,汁甜津爽,煮炒成菜,堪为佳品。初夏,豌豆"百谷之中,最为先登",吃法明代之前就有"煮、炒皆佳。磨粉,面甚白细腻"(《本草纲目》),除了熬粥煮饭、造曲酿酒、制作凉粉外,还包馅制糕,称豌豆糕,为民间风味小吃。

《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述,清初豌豆糕传入北京,改名叫豌豆黄,成燕京著名传统小吃,于是有了"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居里,十文一块买黄琼"之说。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豌豆黄"一品,但当时在宫中并不吃香。到慈禧太后时,传小贩进宫制作,改良成不加馅心,渐成为清宫廷名点。

豌豆糕在山西的曲沃、侯马、河津、河南济源等地又叫做"豆沙糕"或"澄沙糕",由豌豆、栀子、柿饼制成。当地人喜食豆沙糕,成了不少外来人的生意经,民谚有"来到曲沃县,住在大东关。抄弄一副担,赚点豆沙钱"。民国年间,豆沙糕担摊比比皆是,成为独具风味的地方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