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巴西的官方语言是什么语言 巴西耶稣雕像的历史是什么?

2022-08-17 14:43:17 来源:经济头条

巴西说的语言有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印第安人自己的语言。因为巴西在成立之前被葡萄牙侵略,之后葡萄牙语就成为巴西的官方语言,在巴西境内也有讲印第安人自己的语言和西班牙语,因为南美洲除了巴西外其他的国家以前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都讲西班牙语,所以在巴西和各邻国的边境会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其他葡萄牙语国家: 世界上共有八个葡语系国家,即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安哥拉、佛得角、几内亚比绍、东帝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人口两亿多。

历史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于1850年代中期,那时一个天主教神父佩德罗·玛丽亚·博斯[2]请求巴西帝国的伊莎贝尔公主筹措资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纪念物。伊莎贝尔公主对这个主意不是很在意,而当巴西在1889年成为共和国后,这个设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为当时的法律强制规定必须政教分离。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个地标”的提议是里约热内卢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组织了一个叫做“纪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动来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设计要求包括:须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稣基督像和一个象征世界的基座。最后选择了“救世基督展开双臂”为设计外型。

这座纪念雕像由法国纪念碑雕刻家保罗·兰多斯基[3]设计,当地的工程师海托·达·席尔瓦·科斯卡[4]监督建设。一组工程师和技师团研究了兰多斯基的设计方案,并决定以钢筋混凝土代替钢材,以便更适合十字架形状的雕像。科斯卡和兰多斯基决定以滑石作为雕像的外层材料,因为它有柔韧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够抵抗恶劣的天气。里约热内卢还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铁路,以便将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块石料运到山顶。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巴西总统瓦加斯为塑像剪彩,这一天是巴西主保阿帕雷西达圣母的纪念日——圣母显灵日(又称守护神节)。落成典礼的一大亮点是照明系统的启动,原本计划是由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从他在那不勒斯的游船上,通过他发明的无线电启动开关,但是由于当天天气状况恶劣,信号强度受到影响,最终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员手工开启。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庆典上,里约热内卢的总主教欧瑟比欧·奥斯卡·舍伊德枢机[5]在塑像下为圣母显灵日做弥撒,并宣布这座基督像被列为朝圣圣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