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人类有哪些有趣的发明 鱼雷是怎么发展 鱼雷的历史是什么?

2022-08-24 11:37:22 来源:经济头条

1、看见鱼儿在水里,便发明潜水艇。

2、通过蝙蝠发明雷达。

3、看见海豚发明声纳。

4、看见蜻蜓发明直升机。

5、看见青蛙皮肤发明仿生潜水衣或游泳运动员的泳衣。

6、人类模仿鱼鳃发明在水中呼吸的人工鳃。

7、鳄鱼的排盐机理发明高效淡化器。

8、根据苍蝇的复眼发明复眼照相机用在人造卫星上。

发展沿革

鱼雷的发展经历了从冷机到热机、无自导到有自导、自导到线导、单一反舰到反舰反潜、与导弹相结合等多次变革,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①鱼雷的问世。1866年,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在阜姆城(今克罗地亚里耶卡)研制成功第一枚鱼雷,称为“白头”鱼雷,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一个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水平舵控制鱼雷的深度,但不能控制鱼雷方向。1881年,制成双螺旋桨推进装置,消除了鱼雷因单螺旋桨产生的横滚。1897年,奥地利人L.奥布里使用陀螺仪控制鱼雷的方向,提高了鱼雷的航向精度和命中率,后经改进,使鱼雷可作转角射击,提高了鱼雷战术的灵活性。

②热动力鱼雷。1904年,美国布里斯公司的工程师F.M.莱维特发明燃烧室,以热动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制成第一条热动力鱼雷(又称蒸汽瓦斯鱼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鱼雷都采用自控式热动力,只能用于攻击水面舰船。

③电动力自导鱼雷。1938年,德国首先在潜艇上装备了无航迹的G7e电动力鱼雷,克服了热动力鱼雷航行中因排出气体而暴露航迹的缺点。1943年,德国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Gnat电动力鱼雷,可接收水面舰船的辐射噪声自动导向目标,提高了命中率。

④线导鱼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国研制成功电动力“云雀”线导鱼雷,采用线导加末段被动声自导,发射舰艇通过导线与鱼雷连接并进行遥控,不易被干扰。

⑤反潜鱼雷。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研制出双平面主被动声自导鱼雷,既能反舰又能反潜。

⑥火箭助飞鱼雷。美国于1962年、1965年先后研制成功舰载“阿斯洛克”和潜载“沙布洛克”火箭助飞鱼雷,可携带MK44型电动鱼雷、MK46-1型热动力鱼雷;澳大利亚于1964年研制出“伊卡拉”、法国于1965年研制出“马拉丰”火箭助飞鱼雷;苏联于1968~1974年先后研制出“SS-N-14”“SS-N-15”“SS-N-16”火箭助飞鱼雷,利用火箭使鱼雷经空中助飞一段距离再入水航行,增大了鱼雷的攻击距离和速度。

⑦尾流自导鱼雷。60年代后,俄罗斯和美国先后研制并装备了53-65、MK45-F型尾流自导鱼雷。这是利用舰船航行时产生的尾流导向目标的反舰鱼雷,具有抗干扰性能好、可攻击浅水高速目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

⑧超空泡鱼雷。90年代俄罗斯突破传统设计思想,研制成功以两级火箭(一级为固体火箭发动机,二级为铝镁加海水作反应燃料的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的“暴风”鱼雷,使鱼雷航行在阻力很小的水下气泡流场中,获得高达200节的速度。

20世纪70年代后,鱼雷采用了微处理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制导系统的检测能力、抗干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成为水下精确制导武器。

生产鱼雷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日本和中国,出口鱼雷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

1885~1888年,中国清朝北洋水师购进英国的“白头”鱼雷和德国“黑头”鱼雷,开始了装备使用鱼雷的历史。

民国时期海军购买日、法、德等国鱼雷,在抗日战争中曾三次使用鱼雷攻击日本军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海军的鱼雷研制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首先仿制苏联的反舰鱼雷,70年代独立研制了重型反潜鱼雷,80年代仿制了轻型反潜鱼雷,90年代研制了线导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