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屋檐的拼音是什么 瓦的历史是什么?

2022-08-24 16:49:51 来源:经济头条

1、屋檐拼音:wū yán。

2、释义:房屋前后坡的边缘部分(俗称瓦檐),民间俗语(挑檐),即房檐。

3、引证解释:房屋前后坡的边缘部分(俗称瓦檐),民间俗语(挑檐),即房檐。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白日屋檐下,双鸣鬭(dòu)鸺(xiū)鶹(liú)”。唐·白居易《晏起》诗:“鸟鸣庭树上,日照屋檐时”。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八回:众囚徒道:“好汉!休说这话!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三·切对》:“‘屋檐下天灯,楼板上地铺。可谓天生切对也”。杨朔《征尘》:“我们来到一所简陋的土房前,伸一伸手,我准可以摸到屋檐。

简史

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瓦的发掘发现。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瓦。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前期发明以及使用瓦,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早期遗址中发现遗存,数量较少,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天沟和屋脊部分。到西周中晚期从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有的屋顶以全部铺瓦,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

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瓦被普遍使用,从山西侯马晋故都、河南洛阳东周故城、陕西凤翔秦雍城、湖北江陵楚郢都等地的春秋时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分半瓦当和全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瓦。

到了秦汉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瓦”。

早在公元前640年在希腊奥林匹亚兴建的赫拉神庙,是有屋瓦的建筑物中最古老的,瓦用黏土烧成。烧瓦技术很快传遍欧亚。罗马人率先使用砂岩和石灰岩混合制瓦,12世纪才普遍使用黏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