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历史上越国是怎么灭亡的 范蠡相关的典故有哪些?

2022-08-31 16:29:34 来源:经济头条

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建立的诸侯国,国君为姒姓,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从无余传至越王无疆(无疆死后越国走向分裂,均已正统自居,最后都为秦始皇所灭),共经历四十八任国君,总共有一千八百年左右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国祚最长的诸侯国。

相传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后,传至夏帝少康,少康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又称“于越”、“於越”。夏朝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势而存在的,“于越”在当时被人称为“于越部落”,也就是越国的前身。

到春秋时期,越国逐渐发展强大,一度竟然威胁到了齐国的安全,齐桓公曾说:“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可见那时候强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都害怕越国攻击齐国。但是中原文化发展迅速,而越国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慢慢又被边缘化,直到春秋晚期吴越争霸时又重出江湖。

公元前585年,吴国在晋国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吴王寿梦时期,吴、楚对抗开始,吴国的强大给楚国在中原争霸的后方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楚人称“无岁不有吴师”,楚军苦不堪言!根据史书记载:楚国令尹字重由于多次受到吴军骚扰,率众疲于奔命,最后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死(估计是太累,心脏受不了)。对此,楚国人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开始扶持吴国后方的越国,用以牵制吴国,吴越争霸拉开帷幕。

吴王阖闾即位后,吴国在他的治理下不断强大,开始成为中原霸主。在伍子胥和孙武等人的辅佐下,吴王阖闾一度打败越国夺取了太湖平原,将都城由镇江迁到姑苏,还命伍子胥建造了牢固的“阖闾大城”(现在的苏州古城)。吴王阖闾打败越国后,认为越国祸患已除,于是调转枪头以奇兵攻入楚国都城,一度几乎灭亡楚国,不料越王允常又趁吴国后方空虚袭击吴国,吴国被迫从楚国退兵,吴楚之间仇恨系数从此迅速增大。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吴王阖闾趁越王勾践刚刚即位且遭国丧时兴师伐越。勾践用死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趁吴军不备,在檇(zuì)李打败吴军,吴王阖闾本人也重伤而亡。

吴王夫差即位后,时刻不忘为父报仇,仅仅过了三年,夫差率军击败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派遣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噽(pǐ),向吴王求和。当时伍子胥认为不能答应,必须灭掉越国以除后患,但吴王夫差志得意满,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只是让勾践为之服役。勾践到吴国后忍辱负重,毕恭毕敬服侍夫差,一晃时间过去了三年,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采用范蠡的纵横之术煽动吴国与晋国、齐国等诸侯中原争霸,使其无暇顾及越国,同时采纳了文种提出的“伐吴九术”,不出几年使得越国国力大增。报仇的机会很快就来临了,吴王夫差为与中原诸侯争霸,尽率主力北上,得知吴国国内空虚的勾践趁机进攻吴国,俘虏吴国太子,夫差匆忙回军也被击败,吴国从此一蹶不振。几年以后,吴国国都被勾践攻破,夫差自尽,吴国灭亡。

灭吴后,勾践开始参与中原争霸,他率军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由此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称霸中原期间,积极发展与中原各国之间的关系,并迁都琅琊(今山东临沂),为后来战国时期的越国发展奠定了基础。

越王勾践的儿子越王鹿郢和孙子越王不寿继续秉持了勾践礼义相待诸侯的政策,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这一局面在越王朱勾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后慢慢发生了变化。所谓“越人三弑其君”,越国连续了发生了三起弑君篡位事件,内乱导致其逐渐衰落,也使得后来的越王无颛不得不重新将国都迁回江南故都会稽,从此饮恨退出中原,未能进入“战国七雄”行列。

公元前306年,越王无颛的弟弟越王无疆欲效仿勾践征伐中原,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威王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越王无疆听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时楚威王率众迎敌,于阵前斩杀了越王无疆。以往论者多认为越国从此灭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当时楚国只是“尽取地至浙江”,并没有灭亡越国。浙江以南广大地区,仍是越国的天下,只是越王无疆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

到秦始皇在位时,原越国地盘上还存在两个国家,其国君分别是闽越王无诸和越东海王摇,他们是越王无疆长子玉与次子蹄的后裔。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始皇灭楚国后,两国纷纷降秦,从此秦在越故地设置会稽郡,越国灭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已经降秦的“闽越王”无诸后来率领越人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大起义,与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接着又辅助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建都在东冶(今福州一带),继续越国的奉祀。

鸟尽弓藏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之后,立刻离开了越国。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意是说: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猎狗就会被煮掉。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快离开呢?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却早早料到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他的过人之处啊!而鸟尽弓藏自此以后便成为了一个成语,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后代诸多名臣都以此为警戒。

兴越灭吴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导致吴王阖闾阵亡,从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泛舟西湖

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功劳很大的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偷偷出齐门,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期间文种被杀,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三迁他地,但是由于西施非常喜爱五湖风光,最后二人还是定居西湖。

三次隐居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宋国陶邑(今菏泽定陶区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