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皇太极的结局是什么 皇太极相关的争议有哪些?

2022-09-02 14:05:35 来源:经济头条

当大清国国运如日中天,中原江山已唾手可得,北京的金銮殿向皇太极频频招手的时候,皇太极的身体却一天天垮下来了。公元一六四三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像往日一样上朝下朝,处理国政,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的征兆。晚上,也如同以往一样,处理政务。亥时即九至十点钟左右,死神却骤然降临在他身上,年仅五十有二。皇太极走得十分突然,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遗憾。有关皇太极的死,后世有着不同的猜测。

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基。即位不到十年,就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并将族名改成“满洲”。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正在清军入关前夕,皇太极暴病而亡,这不得让人疑窦丛生。

对于皇太极之死,历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皇太极是类累死的。因为当时正值满清入关前夕,明朝局势已经大厦将倾,皇太极在频繁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积劳成疾,因此精力耗尽而猝死。第二种说法,认为皇太极是死于疾病,有人认为皇太极死于肥胖引起的高血压和心脏病,还有认观点认为皇太极死于“痰疾。”(中医中的一种热病)而第三种说法,则认为皇太极死于一场政治谋杀!

名字之谜

皇太极也以洪太极、黄台吉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献中出现。现代学者多认为皇太极并非其真实名字,而仅仅是其称号,来源于蒙古贵族的称号“浑台吉”。

而皇太极的本名众说纷纭。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说曾一度被西方学界广泛接受,但这个名字并没有在当时的汉文和满文文献中登场,因此被认为是错误的;很有可能系其称号“天聪汗”的误解。

在明代陈仁锡的《山海纪闻》里,皇太极以“喝竿”的名字出现;而在《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中,皇太极以“黑还勃烈”的名字登场。日本学者三田村泰助根据这两种文献,提出皇太极的本名大致读作“Hekan”的说法。三田村泰助将《仁祖实录》中的“黑还勃烈”还原为满语“hekan beile”:“黑还”(hekan)是皇太极的本名;“勃烈”(beile)即“贝勒”,是满洲贵族的一种称号。

去世原因

关于皇太极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关清代官书上记载“无疾而终”: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已勤于政务一天的皇太极晚上亥时(21点至23点),在清宁宫南炕突然死亡。但据史料记载,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圣躬违和”,崇德五年(1640年)农历七月到鞍山温泉疗养。崇德六年(1641年)松山大战前夕,前线告急,皇太极原定于崇德六年农历八月十一日亲征,却因鼻衄推迟三天。崇德七年(1642年),因“圣躬违和”,在大清门外大赦人犯;崇德八年(1643年)又“圣躬违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庆贺礼,而且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潜伏的重病一朝突发,瞬间猝死,遂引起诸多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