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唐太宗三征高句丽的背景是什么 李世民去世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02 15:27:24 来源:经济头条

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就努力与高句丽荣留王修好,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与此同时,唐册封百济武王为带方郡王,新罗真平王为乐浪郡王。

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迫使唐高祖交出皇权并立他为新任皇太子。李世民随后继承皇位成为唐朝第二任皇帝唐太宗。在唐太宗在位的大多数时间里,唐与高句丽大致维持着友好的关系。唐太宗试图在朝鲜三国之中扮演老大哥的角色。626年,唐太宗登基不久就派朱子奢到朝鲜谴责朝鲜三国之间的相互争斗。

雄才大略、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呢?主要是高句丽人对中原王朝的极端羞辱和公然挑衅。原来,经过“四次隋高大战”隋军大败撤退之后,高句丽人把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骸堆积起来,构成了一道毛骨悚然的“景观”,供其国人观赏。此举,足以看出高句丽人的残忍和丧失人道。唐太宗知道后,义愤填膺,于贞观五年(631年)派人去高句丽收葬了阵亡将士的骸骨,并予以祭奠。收葬、祭奠壮士的骸骨和亡灵,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料却引起了高句丽人的万分恐惧。高句丽花费了巨大人工物力,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高丽长城,自夫余城(今吉林四平市以西)至渤海,修筑了长达一千余里的“长城”,十六年修成,“以资防御”。此时唐太宗考虑到唐初经过连年战争,将士伤残,国力衰弱,需要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所以迟迟没有动手。隐忍勃发,是唐太宗的一大优点。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都过来了,何况现在?此刻,唐太宗需要的是积攒力量,等待时机。

642年,高句丽荣留王打算处死暴力而凶残的渊盖苏文。渊盖苏文闻讯后,设下陷阱邀请荣留王和他的大臣视察他的军队并设宴款待。在宴席上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大臣,并杀死了荣留王,並立其侄子高宝藏为王。渊盖苏文自封自己为“大莫离支”,控制高句丽军政大权进行摄政。唐朝得知这一消息后,亳州刺史裴莊曾建议攻打高句丽。但唐太宗却说他对荣留王的去世表示悲哀,但以乘国丧攻打高句丽并不合适。不过,643年唐太宗又开始考虑对高句丽动武,并想下令先让契丹和靺鞨偷袭高句丽。唐太宗的内兄长孙无忌对此表示反对,建议唐太宗先与高句丽假装为好,后趁其不备攻之。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册封高句丽宝藏王为辽东郡王、高句丽王,授予“上柱国”的称号。但背后,双方都明白最终不免一战。

643年,新罗善德女王传书说高句丽联合百济攻取新罗40余城,新罗危在旦夕,并向唐朝请求援助。唐太宗于是派相里玄獎到高句丽下令高句丽和百济停止攻打新罗。相里玄獎到达高句丽都城平壤时,渊盖苏文正在与新罗交战。得知相里玄獎的到来,渊盖苏文返回到平壤会见他。不过,渊盖苏文拒绝了唐太宗的要求。相里玄獎回到长安后将此事禀告唐太宗后,唐太宗于是决意要攻打高句丽,大将李世勣也表示支持。尽管褚遂良反对,但唐太宗攻打高句丽的决心已定。

贞观十七年,此时的唐朝,经过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于是唐太宗决定攻打高句丽,彻底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顽症”。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以高句丽“残虐其民”、“侵暴邻国”、“违我诏令”为由,凭借“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今朕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的话语,说服了众人,于是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自己率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

李世民去世原因

李世民年轻时正遇到隋末严重大乱,李世民亲自指挥、参与了多次决定性的大战,结束了隋末严重大乱,但是对李世民的身体、精神消耗很大,年轻时可能还看不出来,但是到了50岁左右就表现出来,导致李世民重病。在吃其他药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才吃丹药,《旧唐书·天竺传》《旧唐书·郝处俊传》记载唐太宗吃丹药都是没有任何效果,“服竟不效”,“竟无异效”,既没有好的效果、也没有坏的效果。李世民是病死的,并不是死于吃丹药。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王玄策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王玄策带回的众多俘虏中有一个方士那罗迩婆婆寐,自称有两百岁,有长生之术。唐太宗命令其造丹药。但是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方士那罗迩娑婆寐根本就没有造出药,“”药竟不就”。唐太宗没有吃方士那罗迩婆婆寐的丹药。

而李蕃说唐太宗死于吃丹药,并不可信。李蕃是太宗死后百年的人,情况比郝处俊还糟糕,李蕃完全不了解唐太宗的死因。而唐太宗的近亲、近侍、近臣这些了解情况的人是没有认为太宗因为丹药死亡的。

李蕃、郝处俊都是作为谏官劝谏皇帝远离丹药的,有其特殊立场、特殊目的,本身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魏征说过进谏近乎诽谤也是值得原谅的,因为言辞激烈才能引起别人注意,唐高宗说进谏的人说的是假的也无罪,“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其事必虚,闻之者足以自戒……此不足以加罪”。所以李蕃所谓的胡僧的丹药导致唐太宗死亡,并不可信。而且,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胡僧那罗迩娑婆寐根本就没有造出丹药,没有造出任何药。而郝处俊说的是唐太宗吃了丹药没有任何效果,没有说丹药促死,没有说丹药导致唐太宗死亡。

旧唐书里李蕃、郝处俊这两个人的说法本身矛盾。另外新旧唐书还记载了多年服食丹药而身体状况良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