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的导火索是什么 诺门坎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2022-09-05 13:51:43 来源:经济头条
1937年至1938年的两年里,随着斯大林开展的日渐惨烈的“大清洗运动”——“苏联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四名一级指挥员杀了三名,十二名二级集团军司令员杀了十二名,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一百九十九名师长杀了一百三十六名……”,由于留希科夫的档案中有了“污点”,担心受到清洗,便很快与日本间谍进行了接触,于1938年偷越国境逃至中国东北领土满洲里,叛逃到了日本关东军,哈尔滨特务机关负责审查他们,最终决定如何处置。
留希科夫是前苏联克格勃远东地区部长,掌握着远东谍报通信密码等大量机密。被日军解押到东京。
留希柯夫的出逃,苏俄表面上故作镇静,若无其事地否认这一事件,但让苏俄高层陷入一片恐慌,也给日本人造成一次决不小于一场突发海啸的震荡!这位职务全称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远东地区部长”、军衔为大将的留西柯夫,带来的最重要情报是——苏俄远东地区结集有几十万红军和一千几百架军用飞机。而至1938年6月底,日军在朝鲜、满洲的对苏兵力只有9个师团。另有2个师团在国内,其余的23个师团都部署在对华战场上。倘若此时苏俄对日作战,日本将几近于螳螂当车。
为防万一,日本赶紧增加关东军的兵力,并极力扩充国境线的空军和装甲部队。在双方剑拔弩张的形势下,7月,爆发了“张鼓峰事件”,次年夏,又发生“诺门坎事件”。在这两场武装冲突中,前者只是小试牛刀,不到两周即告结束。后者,则整整打了三个月,双方动用了大炮、坦克和飞机,是一次真正的实力较量。这一仗,以日本惨败而告终,日军伤亡达五万余人。因留西柯夫作证,待日本在日华战争中消耗了力量,苏联就打算进攻日本,日本抓紧与德国、意大利签定“共同防共协定”,以使苏俄投鼠忌器。由参谋本部情报部谋略课长调任陆军省军务课长的影佐祯昭大佐,在留西柯夫叛逃后的第八天,拟就了《支那事变处理纲要》的文件,并提交给此时已担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在这份作为陆军政略的文件里,已有争取在年内结束“日华事变”的想法,以避免未来可能在两个战场上腹背受敌。
战役结果
日本史学家称,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此役损耗了5.4万兵员和大量重武器,为此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引咎辞职。这是自日俄战争以来,日军第一次遭受如此惨重的失败。
诺门罕一战令日本认清:在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上前进的苏联,远非昔日的沙俄可比。日本军政两界的“北进派”从此一蹶不振,得势的“南进派”则最终把日本带上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不归路。
反观苏联,这一战不仅稳住了远东局势,也使其在未来获益良多:先是集中精力使东欧邻国做出了一连串有利于苏联的“边境调整”,构建起预防德国入侵的“东方战线”;卫国战争期间,又依靠朱可夫这颗从诺门罕冉冉升起的将星和来自远东的大量援军,打赢了生死攸关的莫斯科保卫战;二战结束前夕,击败了纳粹德国的苏军挥师东进,横扫手下败将日本关东军,最终奠定了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