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南宋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南宋是怎么灭亡的 南宋的军事力量怎么样?

2022-09-05 13:57:57 来源:经济头条

靖康之耻后,皇室漏网之鱼赵构建立了南宋。但是开封被占了,面对金人的威胁,赵构只能一路南下,不断逃窜,等到金人撤退后,赵构才踏踏实实的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稳定下来。

然而南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没有被金人所灭,却抵抗不了蒙古铁骑了。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虏了5岁的南宋皇帝恭帝,南宋已经大势已去。但是与当年北宋不同,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不断南下逃跑,一直逃到了崖山,双方再次爆发崖山海战,结果南宋全军覆没,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宋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南宋在中国南方153年的偏安统治结束。

南宋恭帝登基时,南宋已经风雨飘摇了。蒙古铁骑早已控制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四川也被占领了。在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对南宋发起了总攻,长江沿线各地相继陷落,即使是贾似道亲征也无济于事了,尤其是扼守临安门户的常州陷落后,临安城内已经人心惶惶,很多朝廷官员拖家带口的已经逃跑了。最危机的时候,南宋的朝堂上仅有6名官员,可见当时南宋早已失去了抵抗的力量和决心。

眼见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当时主政的谢太后只好投降了。元军进入临安,封府库,收史馆、告敕、罢除官府和侍卫军,宋恭帝摇身一变从皇帝成为了瀛国公。

临安被攻破后,一批皇室成员逃出来了,宋恭宗的弟弟赵昰登基为帝就是宋端宗。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东逃西避,疲於奔命。小小年纪的宋端宗可经不住这样折腾,尤其是一次在海上遇到台风被卷入海中,虽然被救了,但是也得了病,不久就死了。

于是,宋恭帝的另一个弟弟赵昺被拥立为帝,他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了。当时陆秀夫等人把小朝廷迁到了崖山,与此同时,文天祥被俘了。元军直逼崖山。就在这里,南宋与元军爆发了最后一仗,崖山海战,这一仗非常悲壮,但结果还是输了,南宋也彻底把家底输干净了。陆秀夫只好带着小皇帝投海自尽了。

南宋军事

南宋初期,重建军事力量乃为必然之举。南宋中央在招收溃兵、盗贼及勤王之兵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这触犯了宋王朝的大忌讳,有成为私人武装的危险。因而南宋有收回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兵权的举动。岳飞有大功于国,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杀害,招募的军队中央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故南宋中央军事主体力量的重建,主要便是将军队的领导权、指挥权收归国有,由中央指挥全部的军队。南宋中央主力军的重建与南宋的政治、对外关系、国内舆论、经济等密不可分,无论哪一方面的转变,都会影响军事重建的过程与效果。因之南宋初期种种军事缺陷,使得接连发生四件对南宋历史至关重要的事件,分别为:明受政变、淮西兵变、第一次“绍兴和议”与收兵权。南宋中央对这四次危机的处理,愈来愈成熟,并由完全被动逐渐转化成完全主动,显示中央已具备能力控制境内的诸大军。在对待议和问题上,中央文官层的大部分皆持反对态度,与武将无异。不过,他们更担心武将势力的强大,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威胁到政局稳定,故秦桧集团才得以与金签订和议。

南宋置御营司,自收三大将兵权后,诸军皆冠以“御前”二字,其将领为都统制、统制、副统制和统领。

从军事斗争上看,南宋是造就了许多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南宋王朝长期处于金国、蒙元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之下,为此南宋军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涌现了无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宗泽、韩世忠、岳飞、谢枋得、陆秀夫、文天祥等。仅《宋史·忠义列传》就收录有爱国志士277人,其中大部分是南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