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俊和李隆基是什么关系 景龙政变是什么?
2022-09-06 11:12:07 来源:经济头条
李重俊和李隆基都是唐朝皇室宗亲,而且都曾经登上过皇太子的宝座,并发动过政变,差别就是李重俊最后失败被杀,而李隆基则是凯旋而归,除此之外,两个人还是堂兄弟关系。
李重俊和李隆基两人的父亲都是皇帝,李重俊是中宗李显的儿子,李隆基的父亲则是睿宗李旦,而李显和李旦又都是高宗李治的儿子,虽然是堂兄弟,但是两个人在各自出生的时候却都是当朝皇子,只不过之后的命运不相同而已,李重俊出生后虽然并不怎么受宠,但身份从始至终都是大唐皇子,之后皇太子,李隆基则不同,在他五岁的时候,就由武则天做主将他过继给了已经逝世的李宏,至少名义上他不就再是李旦的儿子了,而且两位堂兄弟之间有着共同的敌人,当时掌权的韦氏母女。
李重发动兵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韦氏母女的压迫,而李隆基也是在得知韦氏母女有自立为皇的打算后发动的政变,只是前者因为部下的临阵倒戈,最终以失败结尾,后者则是因为准备充足,所以才能成功将韦氏母女杀死,值得一提的是,两次叛乱发生的时间差仅仅只有三年。
李重俊和李隆基有着相似的出身背景、早年经历,就连性格也都是一样的刚断果决,但两人最终结果却是完全相反。
景龙政变
唐神龙三年,即景龙元年(公元707年),皇太子李重俊联合羽林军将领李多祚、李思冲等发动军事政变,杀武三思及其党羽。旋政变失败,中宗杀太子重俊。史称“景龙政变”。
唐中宗二次即位初,武三思以韦皇后的势力独揽大权。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娶安乐公主,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凌辱太子重俊,以不是韦后所生而呼为奴。并数次劝公主请求中宗废重俊为王,而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气愤之急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咤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把武三思与武崇训杀死于其府地,并杀死同党十余人,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分兵守卫宫诚诸门,亲自率兵追至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合追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韦皇后及公主遂拥中宗帝驰赴玄武门楼,命令左羽林军刘仁景等,率令留军飞骑百余人于楼下列队守卫玄武门。李多诈等领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守卫兵卒拒挡,不得进。中宗依槛呼叫李多祚等部下,曰:“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于是,千骑王欢喜倒戈,斩多祚及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咤忠义于玄武门前,其余同党遂溃散,重俊兵败,率部属百余人从肃章门逃奔终南山,准备投奔突厥。中宗下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赶,重俊逃至鄂县西十余里休息,被部下人杀死,并把首级献于朝廷。“景龙政变”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