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孝文帝改革的后遗症是什么 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弊端 北魏孝文帝相关的典故有哪些?

2022-09-06 13:59:10 来源:经济头条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游牧民族与汉族、游牧民族之间,争城夺地,相互杀伐,战胜者对于战败者进行压迫。

北魏统一北方之时,鲜卑政权建立起来,为巩固统治,形成种族间的容忍,便开始了安集工作。初期的安集政策是禁止官吏扰民,奖励耕作,增加农业生产。而后的均田定户,则是北魏政府安集人民最有效的办法。

经过安集,消除以往的矛盾。游牧民族与汉族在相处之间,彼此逐渐了解,生活习惯也逐渐接近。于是种族间的差异也消除了。例如,游牧民族的复姓改为单姓,就与汉族的“姓”相同了;游牧民族的语言与汉族语言相互混合,在孝文帝时代,索性下令禁绝了鲜卑语,只用汉语;游牧民族与汉族相互通婚,不只是上层贵族之间通婚,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贵族也与汉族平民通婚;游牧民族采用汉族官制,穿汉室官服,禁止胡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一些鲜卑的上层人士,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赞成游牧民族与汉族的和同。6世纪洛阳的政变及北魏朝廷的分裂,有着以上人文因素的原因。

魏政权传到孝明帝时,最初孝明帝年幼,太后胡氏掌朝政。明帝成年后欲夺回权力,与胡太后的矛盾激化。明帝召下面有实力的部落领袖尔朱荣领兵入朝清君侧,胡太后怕被清,弑明帝。尔朱荣领兵入洛阳,杀掉胡太后,立孝庄帝。这是在公元528年。两年后,孝庄帝不甘心当尔朱荣的傀儡,亲手刺死尔朱荣。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领兵进洛阳,弑孝庄帝,别立一君。公元532年,尔朱兆手下将领高欢起兵讨伐尔朱兆。在韩陵(山名,在今河南安阳县)打败尔朱兆的军队,尔朱兆逃至秀容川(今山西省朔县)。高欢追到秀容川,杀掉尔朱兆,入洛阳,废尔朱氏所立,别立废帝朗,后又杀之,再立孝武帝。高欢身居晋阳,与当年尔朱荣一样把持北魏大权。公元534年,孝武帝举兵讨高欢,反被高欢所逼,逃至长安,被大将军宇文泰所弑。高欢入洛阳,立孝静帝善见,永熙三年(公元534年)11月迁都与邺,是为东魏。宇文泰于公元535年拥立文皇帝宝炬,成为西魏,国都在长安,与东魏国都邺遥遥相对。高欢与宇文泰的势力彼此争斗十几年。有的史书上说高欢是胡化汉人,也有史书说他是汉族与鲜卑的混血儿,所有史书都说宇文泰是汉化鲜卑人。

高欢死于公元547年。三年后,其子高洋夺到东魏统治权,自称皇帝,国号曰齐,历史上称北齐。公元557年宇文泰三子宇文觉抢过西魏统治权,称皇帝,国号曰周,历史上称为北周。

鲜卑进入中原后,遗落在草原上的部落很少。敕勒乘机入据漠北。敕勒即汉时的丁令。其根据地东起贝加尔湖,西沿西域之北,直抵里海。柔然占据了阴山以西,逼进鲜卑。拓跋珪建北魏后,为安定身后,返身阴山,挥戈征柔然,柔然败走漠北。4世纪末,北魏致力于统一北方的战争。柔然得空补充势力,征服了敕勒诸部和匈奴余部拔也稽,并与后秦姚兴结成军事联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又出兵漠北,打败柔然将降服的敕勒迁徙到漠南。这支敕勒,历史上称为高东。南北朝末年,柔然又强盛起来。东、西魏和随后的北周、北齐,处于对峙局面,顾不上对付柔然。公元552年,在阿尔泰山附近强盛起来的突厥打败了柔然,征服了漠南北,继承了柔然的地位。北周、北齐眼看突厥日益强大,构成威胁,但双方均慑于突厥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互相为了消灭对方,均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无力与之交战,只是敷衍。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在南北朝期间的鼎盛,这反映出其自力入世的观念和戒杀的动机,正是一个分裂的政局所需要的普世价值观。佛教能够与中国固有的信仰不发生根本的冲突,还能够相折中相融合。并且佛教还能在分裂期间,产生出融合胡汉,贯通上下的重要作用,使得北方成为融合各民族的大熔炉。

开导元澄

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孝文帝在首都平城的明堂举行了斋戒,召集群臣,将要占卜决定是否要出师征伐南朝。太常卿王谌主持卜卦,他仔细观察龟版上的纹线,确定属于革卦。孝文帝一听,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辞说:“‘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真是再吉利也没有了。”群臣知道孝文帝已打定主意,谁也不敢说话,唯有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先皇遗业,统治中原,这次出兵征伐尚未归服的小邦,可是得到的却是商汤、周武王革命的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孝文帝厉声责问任城王澄,这场隆重的仪式就草草结束了。

孝文帝的真意当然不是南伐,他知道任城王已看破自己的心思,回宫后立即召见,并说:“在明堂上怕人多嘴杂,坏了我的大事,所以假装发怒,吓住文武百官,你大概明白。现在我们再认真讨论一下革卦。”接着屏退左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这次的行动实在很难,但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实施文治的地方,要在这里移风易俗,是毫无办法的,我想乘机迁都中原,你以为如何?”拓跋澄这才恍然大悟。十天后,孝文帝在他嫡祖母冯太后的永固陵前举行了告别仪式,就从平城出发,率领三十万大军浩荡南下。

赐死太子

孝文帝的第一位皇太子元恂,出生于历经改革时期的背景下,在冯太后权倾朝野的十五年里,对元恂十分的溺爱。元恂自幼因冯太后的溺爱,养成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厌烦学习与教习的性格。再加上孝文帝监管时期,对元恂极为严格要求,但开导不足,这一反差让元恂一度产生了逆反心理。孝文帝对他已经略感失望,父子关系有些隔阂。

元恂长得壮硕无比,厌书籍,因常年居于平城,所以很不习惯洛阳地区湿热无比的天气,经常想着能够回平城。有次孝文帝出巡嵩山,元恂留守在金庸城内,与侍从密谋,亲手杀死了侍从官高道悦。后被尚书快马加鞭传信报给前在嵩山的孝文帝,孝文帝闻后十分震怒,但又对此皇太子感到惋惜和痛心。下令封锁消息,嵩山之行之后,回京召来元恂,痛斥元恂的罪行,甚至还与王宗贵族亲手惩罚元恂,杖责一百。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受奸人李彪给孝文帝告发,元恂仍有谋反之心,被刺赐死河阳,平常入葬。

后妃出轨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一直忙于南征,经常不在皇宫,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妙莲实在受不了。冯妙莲在家养病时,一个医生叫高菩萨帮她治疗过,互有好感。她又想起了这个男人,让心腹把他悄悄带进宫,谎称宦官,从此两人寻欢作乐。孝文帝一直蒙在鼓里,偶尔回来一次,还册封她为皇后,然后又带兵上前线了。

后来彭城公主告发了冯妙莲淫乱后宫的事。孝文帝正在病中,一听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派人回洛阳悄悄调查。孝文帝身体本来就差,经此重击,更加虚弱。孝文帝杀了高菩萨等人,但只和冯妙莲分居,没有废黜她。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带病南征,在军中突然病倒。他自知不免一死,对两个弟弟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交代了后事,又嘱托说:皇后不守妇道,我死以后,她恐怕会干预朝政,你们去让她自尽,找个其他地方,以皇后之礼安葬吧。孝文帝病逝后,北海王元详带着白整来到冯妙莲的住处,送上了一杯酒,冯妙莲饮后身亡,谥号幽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