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傅说是谁 傅说做了什么事 史籍中是怎么记载傅说的?

2022-09-06 14:41:29 来源:经济头条

傅说,中国古代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建筑学家。他作为商代宰相,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留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名句,被尊称为“圣人”。而这位颇具传奇色彩、奴隶出身的宰相,当年就隐居在如今的林州市的王相岩。傅说,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被武丁起用,故以傅为姓。 傅说从政之前,身为奴隶,在傅岩做苦役。那里是虞、虢两地交界之处,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涧的流水常常冲坏道路,奴隶们就在这里版筑护路。傅说就靠从事版筑维持生计,虽有才干,无从施展。

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亲小乙的时候,殷商已经很衰败了,武丁即位后,想重振殷商,但是没有贤臣辅佐,所以他三年都不说话,国事都交给冢宰来管理,自己则观察国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贤人,说:“我是一个囚徒,姓傅,名说。天下如果有能找到我的,就会知道我不仅仅是个囚徒了。”武丁醒来后分析:“傅”是辅佐的意思,“说”是欢悦的意思,天下是不是有一个人,既能辅佐我又能让百姓欢悦呢?于是就让画工根据梦中的印象画了图形,派人到处寻找,结果在北海附近的虞、虢之间的傅岩找到了一个叫说的囚徒,和图画很像。说本来是个很有才能的贤人,隐居在傅岩,因生活穷厄,就自卖自身,住在北海之州的圜土(监狱)里,穿着粗麻布衣服,带着索链,在傅岩筑城以求衣食,《韩非子·难言》说“傅说转鬻,舂于深岩以自给”就是这个意思。《尚书·说命》的《孔传》认为是虞、虢之间的傅岩本是交通要道,因为涧水经常泛滥冲坏道路,所以需要发动囚犯刑徒修筑,傅说是当地的隐士,也自愿和刑徒一起筑路,目的就是能吃饱肚子。说被带到商,武丁见了他,和他交谈了一番,认定他就是梦中的那个贤人,就起用为相,结果殷商因此重新振兴起来。《史记·殷本纪》认为傅说原无姓氏,唯名“说”,因为他是在傅岩这里被找到的,所以就以“傅”为他的姓氏,称为“傅说”。

史籍记载傅说

傅说的故事

其源头都是来自先秦的古《尚书》中的《傅说之命》,也简称为《说命》。传本《尚书》的《说命》三篇是魏晋时期造的伪书,是辑集先秦古书中引用的《说命》原文加上伪作的文字编造的,里面有一些可信的内容,比如上篇说高宗(武丁)亮阴三祀,梦得傅说,命人以形旁求于天下,得之于傅岩爰立作相等等,都是抄《国语·楚语上》载白公向楚灵王进谏的时候引用的一段《说命》中文字,是可信的,这段内容在先秦到秦汉时期流传很广,大致就是上面介绍的那些;有些内容则出于编造,不可信。2012年12月,中西书局出版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公布了出土文献的《傅说之命》三篇,这才是真古书。

清华简本三篇

也不是先秦《说命》的全部,比如《国语·楚语上》载白公向楚灵王进谏的时候引用的那段《说命》文字,清华简本就没有,而是直接从武丁寻找傅说开始的,可见清华简本也不是全书。李锐认为先秦时期的《说命》实际上是有好多篇,是孔子在删书的时候选取了后面的三篇,是很有道理的。很可能先秦的《说命》是说了有关武丁和傅说的一个很长的故事,记载了很多有关于他们的言行,后人因为篇幅太长,所以进行了编辑,分成了几篇,都称为《说命》,《尚书》里的三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赵林先生《殷契释亲》

一书中的研究,在殷商时期,“公”只是一种对亲属的尊称,而且只用于死去的亲人,活着的人是尊称“老”,它不是一个爵号。直到周代的时候,“公”才用于对活人的尊称,也被用于爵号。很可能后世传说中傅说的“公”是他死后殷人给他追加的尊称,并不是活着的时候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