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频道 > 原创资讯 > 正文

夷陵之战相关的评价怎么说 夷陵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2022-09-06 14:55:48 来源:经济头条

夷陵之战评议

第一,从时间上讲,刘备是在魏黄初二年四月称帝,五月就想征吴为关羽报仇,时间过于紧迫。如从实际情况出发,他首先处理的任务应该是内政,故群臣上下都知道不应东征。但刘备一意孤行,不听谏阻,甚至囚禁反对东征者。赵云提出过谏阻,就不让赵云随征。张飞肯定是同意东征的,就命张飞率军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但在出征前张飞被杀,军中又失去一员猛将,此时刘备就应该有所警惕,但他不顾一切,仍于七月亲自率军东征。

第二,从地点上来讲,从成都至夷陵,多丛山峻岭,进军困难,虽有长江顺流之便,但蜀居上游,易进难退,所以当刘备从陆路进军时,只能“缘山截岭”,才至夷陵猇亭安营扎寨。刘备最不应该的是放弃水陆并进的战略,而弃船登陆、设置几百里连营。黄权建议愿为前驱为他探路,刘备拒而不听。可惜,夷陵草木繁盛,易于火攻,刘备陆地扎营,又不重视防备,因此大败,这是刘备昏聩所致。

第三,战术的失误。刘备既然决定东征,就该利用身处上流之优势,居高临下,率4万大军水陆并进,向前猛攻,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从陆逊给孙权的上疏中可知,陆逊最怕的也是蜀军水陆并进的战术。谁知刘备自秭归兵抵夷陵之后,则是舍船登陆,把军队散开,沿江岸扎营四五十座,与吴军相持半年有余。

第四,夷陵之战彻底破坏了吴蜀联盟。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被杀,孙刘联盟已被破坏,这对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部署是一次沉重打击,不仅使“跨有荆、益”的计划失据,也使两路出兵北伐的战略落空。不过,吴国为了共同抗曹,仍想与蜀维持表面的联盟关系,故在取得荆州南郡后,曾派使者向蜀请和,但被刘备拒绝。这次夷陵之战完全是由蜀国挑起的,彻底破坏了吴蜀联盟,孙权对蜀国再也不抱任何希望,只能是被动应战。但其应对的策略非常得当,孙权选陆逊为大都督,是知人善用,陆逊足智多谋、文武兼备、英勇善战,且有指挥才能。因他声名尚未远播,知道他的人很少。他曾以此骗过关羽,帮吕蒙夺取了荆州。夷陵之战,他又骗过了刘备。直到夷陵大败,刘备仍不反省,他说:“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仍不承认智不如人,这与项羽乌江战败时所说的“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一样的糊涂。

关于陆逊以火攻计大败刘备,本为计之上策,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三国志集解?吴书?陆逊传》注引钱振锽曰:“陆逊破先主无他奇策,只令军士各持一把茅耳。意先主连营,皆伐山木为之,故易火,若土石为之,逊其如之何?”钱的意思是说,刘备的连营是伐山木构造的,故易燃烧,如果是用土石构建的,陆逊就没办法了。这是不懂战术的滥言。军事行动变化无常,作为一位指挥官,他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难道刘备不以山木构建营房,陆逊就一筹莫展了吗?看起来钱公比刘备还轻视陆逊,如果要他率兵与陆逊对阵,恐怕他败得比刘备还要惨。

夷陵之战以吴胜蜀败而告终,吴蜀联盟也彻底破裂。战后孙权派使者至白帝城向刘备求和,刘备自知蜀国已无力与吴国对阵,只好允和。但是和解只是答应双方不战,与联盟不同。联盟是要求双方一致对敌。此时吴国已对蜀国失去信心,故不提双方恢复联盟。蜀国因吴国已向魏称臣,也不能与吴国重建盟国关系。实际上吴、蜀都需要双方联盟以抗魏。因这次吴蜀联盟破裂是蜀国挑起的,要恢复双方的互信,蜀国必须先有动作。

夷陵之战背景

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退保北方,刘备势如破竹,占据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孙吴都督周瑜花了一年时间,从曹操手中夺得军事重镇江陵(属于南郡)、夷陵(西入蜀川的唯一陆地通道)。后来,刘备又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治所为江陵),后又入蜀占据益州,留大将关羽坐镇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占据蜀川后,孙权因为刘备不还荆州(主要是南郡)而怀恨在心,派遣吕蒙偷袭荆南三郡(长沙、桂阳、零陵),刘备忙来争夺,但此时曹操消灭了在汉中的张鲁,蜀川岌岌可危,于是刘备毅然求和与孙权,约定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孙吴,南郡、零陵、武陵西属蜀汉。此时刘备已经将所借荆州(南郡一个郡),用三个郡(江夏、长沙、桂阳)归还给孙权了,双方不存在“借荆州”之说了。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战略重地——汉中,同年,关羽率军北伐曹魏,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后来曹操采纳谋士司马懿、蒋济建议,利用孙、刘之间的矛盾,劝孙权向荆州进攻关羽后方,以缓和关羽北上的压力。

虽然孙、刘不存在“借荆”之说,但是刘备所据荆州(主要是南郡)居于建业上游,直接威胁孙权江东政权的安危,又是蜀与魏争夺中原的战略要地,东吴只有占据南郡才算真正巩固了东吴。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219年),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南郡治所江陵,当时的江陵守将为南郡太守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刘禅的亲舅舅,关羽北伐曹魏时,他后勤工作出了差错,关羽说了一句“还当治之”,他就很害怕,便投降东吴。使得关羽进不能速下樊城,退不能回荆州,腹背受敌,士卒离散,十二月,关羽率领残兵南返至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子关平皆为吴将俘杀。孙权占领荆州六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江夏),吴、蜀联盟关系破裂。

曹丕于220年(汉延康元年)十月废掉汉献帝后,建立魏国,定都洛阳,接着刘备为了延续汉祚,于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改元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在刘备称帝3个月后,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毅然决定倾全国之力,亲率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

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几次求和都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奋起应战。在首战不利的情况下,他毅然果断的派出年轻的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